听到何建国的话,冯天明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个家伙果然还是提了这个问题。
不过,冯天明心里早有准备,他起身拿起补充的案例汇编,走到何建国身边递过去,“何书记,关于您说的界定问题,我们补充了两个本省案例——去年省农业农村厅在‘脱贫攻坚试点’中,因为没有现成政策参考,试点方式出现了小偏差,但没有造成损失,最后经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认定,属于‘改革探索类容错情形’,没有追究相关干部责任。现在方案里明确了,‘政策界限不明确’需经‘纪检监察机关+主管部门+专家’三方联合认定,避免个人主观判断。”
何建国接过案例汇编,翻了两页,眉头渐渐舒展。他抬头看向冯天明,“这两个案例倒是贴合实际,不过后续跟踪管理得跟上——既然容错了,就要帮干部总结教训,不能一容了之。”
“您放心,方案里专门有一章讲‘容错后跟踪帮扶’,包括‘业务培训’‘心理疏导’‘绩效评估’,就是为了让干部容错后能放下包袱,也能避免再犯同类错误。”冯天明连忙回应,语气里多了几分底气。
何建国没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把案例汇编放在桌上。冯天明刚松了口气,常务副省长李文海便开口了,他的声音比何建国更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我来说两句吧。方案里提到‘干部跨部门交流机制’,计划三年内实现省级机关与市县机关干部交流比例不低于15%,我觉得这个目标定得太高了,有些不切实际!”
他拿起手边的红笔在方案上圈出“15%”这个数字,又接着说道:“省级机关干部熟悉政策制定,市县干部熟悉基层执行,交流是好事,但15%的比例意味着每年要动近千名干部——干部队伍不稳定,工作衔接就会出问题,尤其是发改、财政这些关键部门,一旦核心岗位干部频繁变动,很可能影响重点项目推进。我建议把这个指标降到5%,或者直接删除硬性规定,改成稳妥推进省级机关与市县机关干部交流。”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冯天明的心猛地一沉——“15%”的比例是协调小组调研了两个月才定的,参考了外省点成功经验,也征求了市县机关意见,目的就是通过增强流动性,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如果降到5%,改革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要是删除了这个指标,干部交流的事情最终一定会落空。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李文海身边,拿出一份数据报表,“文海省长,您担心的干部稳定问题,我们也考虑过。这份报表是去年我省市县机关干部流动数据——其实每年自然流动(退休、调岗)的干部就有5%左右。15%的交流比例里,有8%是‘自然流动+交流’结合,实际新增交流干部只有7%,不会影响工作衔接。如果改成5%,那就不是改革了!”
“而且,方案里说的很清楚,我们建议分批次推进,先从非核心岗位开始,核心岗位干部交流前会有3个月的交接期,确保工作不断档。”冯天明又补充道,语气也强硬了起来。
李文海接过报表,低头看了半天,手指在“自然流动5%”那行数据上反复划过。“就算实际新增7%,也得考虑基层承接能力。”他抬头看向冯天明,“比如偏远市县的机关,本身就缺懂政策的干部,要是省级机关派去的干部不熟悉基层,反而会帮倒忙。”
“这点我们也有应对措施……”冯天明刚想回答,又被李文海打断了。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基层的干部如果有机会到省里工作,肯定是举双手赞成,毕竟省里的平台更高、机会更多。但要是让省里的干部到基层工作,我看阻力一定不小。虽然说干部的工作安排是组织说了算,但还是要讲些人情的。你们这样一搞,到时候,组织部门天天都在忙着做省里干部的思想工作,别的工作我看也没时间再干了!俊毅部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李文海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省。委组织部部长吴俊毅。
目前的改革方案也是吴俊毅认可的,他自然不会搭李文海的腔,不然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了,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冯天明看吴俊毅没有反应,连忙补充道:“改革一定会有阵痛,但如果我们的干部能够为改革做出贡献,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退缩。在制度设计上,交流干部出发前,会参加为期两周的‘基层业务培训’,还会安排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一对一’帮带,至少三个月内不安排独立负责重大任务,等适应后再逐步压担子。去年,省教育厅和3个市县教育局搞过试点,交流任职的12名干部里,有10名很快就适应了岗位,还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落地,效果不错。”
冯天明又把案例报告递给李文海,接着看向在座的常委,“各位领导,干部交流不是‘甩包袱’,而是‘双向赋能’——省里的干部去基层能把政策讲透,基层干部来省里能把实情带上来,这对咱们省制定更贴合实际的政策,也有好处。如果一开始就把比例降得太低,怕是很难达到改革的目的。”
李文海并没有打开冯天明递来的案例报告,反而拿起报告,趾高气扬地问道:“你说你们有试点案例,但我想问的是,这样的个别情况是不是真正能够代表大多数?我看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吧。说难听点,你们这是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光看报告和报表就想搞改革,你们这是闭门造车,是对组织和人民的不负责,这样的改革,呵呵,我看不搞也罢!”
李文海这番话完全就是强词夺理、恶意诋毁,几乎是全盘否定了协调小组两个月以来的心血,这让冯天明和协调小组的几个人都气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