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的分析如同拨云见日,贺秀莲眼中的困惑迅速被震惊和恍然大悟取代。她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在她看来,上大学就是学本事,哪个学校教的好就去哪个。
可丈夫的话,却让她看到了隐藏在学校名气背后的、更现实也更重要的“分配”规则。
叶晨继续加码,他指着表格上的专业,看向妻子,眼神温柔而带着鼓励:
“而且你看,我打算报中文系,这既是我擅长的,也是当前国家急需人才的方向。思想解放的浪潮已经掀起,文学、宣传、教育域都需要大量新鲜血液,从黄原大学中文系毕业,带着《少年犯》作者的光环,我的起点会非常高。
至于你,秀莲,我觉得教育系非常适合你。你性格温柔而有耐心,又经历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切身体会,将来当一名老师,教书育人,把知识传递给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孩子,意义非凡。
而且教师工作稳定,有寒暑假,也更方便照顾孩子,还有妈在身边帮衬着你,你觉得怎么样?”
贺秀莲的心被叶晨描绘的未来蓝图填满了。回城、户口、接回星宇、稳定的工作……这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晰而触手可及!
尤其是“当老师”这个提议,让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和向往。她用力点头,眼中再无一丝疑虑,只剩下全然的信任和认同:
“嗯!晨哥,俺听你的!你说报哪儿就报哪儿!你说学啥就学啥!俺就想当老师!”
叶晨欣慰地笑了,他拿起笔,在那张决定命运的志愿表上,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里,清晰地写下了:
叶晨:黄原大学中文系
贺秀莲:黄原大学教育系
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刻下了通往新生的印记。
填好志愿,贺秀莲小心翼翼地将表格收好,仿佛捧着稀世珍宝。她看着丈夫在灯光下坚毅的侧脸,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跟着这个男人,从贺家湾走到黄原,从结婚生子到《少年犯》轰动全国,再到如今即将迈入大学校门。每一步,他都走得如此坚定、如此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