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是玄女观的高功。
他们来了刘府门前,郑重作了繁复的仪式,抑扬顿挫念了经文也似的章句。
李长安模糊听明白。
原是玄女观、感业寺以及左近寺观听闻镜河休养有日,法体无恙,特来迎归她回玄女观“官”复原职,还设了茶会,邀请她以及刘府一干亲朋同去参禅论道。
因法力透支而面色青白,身上绷带尚且渗血的镜河沉默了好一阵。
“大事未竟,可否改日再归?”
和尚眉头一扬,到了声:“善哉。”
道人嘴角一翘,说了句:“妙也!”
两人并队伍中其余僧道,齐齐把法衣掀了,露出一身披挂,把幡幢丢了,抄起了降魔杵、桃木剑。乍眼看去,个个降妖的罗汉、除魔的天师。
“镜河道友除魔卫道之心坚如磐石,我等心慕不已,愿附骥尾共参盛举!”
镜河瞠目结舌。
无数目光又投向了李长安。
“好。”
欢呼更盛。
……
往后数日。
刘府陆续有人上门造访,他们或大张旗鼓,或遮遮掩掩,身份不一,但大多是某坊的坊正、鬼头,或者某行会的首领……相较于僧道官商,尽是微末人物。
在钱唐,官府势微,寺观势大,但和尚道士们明面上并不参与坊间管理,城中各坊多赖自治,所以这些微末人物反倒是真正管理城市运转之人。
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诉求。
城西的华光坊聚居许多锡匠、铁匠、箍桶匠之类依靠手工贸易谋生的匠人,近来海贸断绝,生计困顿,他们的坊正也是行首恳请,能否暂缓征收香火供奉?
细细问,原是近日坊中夜夜闻听窃窃鬼语,鬼语自称是解冤仇使者,扬言要加倍征收立庙钱和剿匪钱,前者用来给解冤仇立庙,后者用来广募豪杰反攻窟窿城。如有不从,便使火鸟烧尽屋舍。
李长安赠给他一道黄符,告诫他,解冤仇不食百姓脂膏。
若有人再以“解冤仇”的名义讹诈钱财,便燃此符,他自会遣兵马捉拿。
增福坊的坊官亲自上门,他是在家的修行,口称道友。自从潮义信封锁感业坊后,刘府附近许多人家为了避祸,举家迁去了增福坊。坊官此来,带着这几户人家的请托,说是家宅被恶鬼占据,解冤仇有驱鬼除煞之威,可否献上礼金,请解冤仇驱除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