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耕地,赋税,没有一样是能支撑起曹魏复兴的,去了辽东,也不过是拖延大魏灭亡的时间而已。
不过是早亡几年和晚亡几年的区别。
再一个,曹爽其实也不是没有私心。
以前曹爽不降,一方面是舍不得手里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对蜀汉的不信任。
虽然在邺城的时候,曹羲曾经代表蜀汉劝降过自己,但那时候的曹爽还是有点顾虑的,他还是不怎么相信,蜀汉会按照亡国之君的态度来对待曹魏天子,也不太相信蜀汉会放过曹氏宗族。
毕竟,在蜀汉的立国基础之上,曹氏,可是篡逆之辈。夷三族都算是大汉天子仁善的表现了。
可如今情况不一样了啊。邺城之战被俘的曹魏天子曹芳,太后郭氏如今都活的好好的,给了一个空头的侯爵封号养在了长安。
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至少性命无忧啊。
所以啊,在曹爽看来,如果自己能以曹魏基业为筹码,想蜀汉请降,寻求自己的投降后的荣华富贵,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曹宇嘛。曹爽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是吧,就算曹爽这么想,朝中的那一帮大魏忠臣们,也不太容易直接摆平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才行。
这个借口,可不好找。
而就在这个时候,曹爽接到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鲜卑拓跋氏借道高句丽,攻入辽西郡。
这下好了,不管是撤往辽东,还是借兵高句丽的想法,都不可能实现了。
拓跋氏已经把大魏最后的后路给断了。
这下,曹爽的理由有了,只是,大魏的基业,也彻底没了。
隔天,曹爽召开朝议,宣布了这个消息。
然后大魏朝廷达成了一致——遣使请降。
延熙十五年,九月,魏延,姜维领兵共同抵达蓟县城下,围而不攻。
延熙十五年,十月,大汉丞相诸葛亮亲自领兵抵达蓟县城下,曹魏天子曹宇执牵羊礼,出城请降。
诸葛亮受之,曹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