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二哥不知道,理论上……现实中也确实在外面的曲某人,对港岛的情况了如指掌。
不但知道王老二和宁老三事发后,一直被圈在大社院里。还知道刘老四已经被保释出来了,也在大社院里圈着呢。
潘世生为啥打电话?
为了打草惊蛇,把那仨货从大社院里“钓”出来。
不然,一直在楼里圈着,各路记者怎么把相机怼脸上拍?
不把事主拍清楚了,再有理有据的把根脚扒的一清二楚,怎么让全港岛,甚至全球华人认识下三位主角?
怎么让三家人,乃至一贯注重形象的班长、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和组长、小队长们,把脸丢遍五大洲四大洋?
小时候老师经常挂在嘴边……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一个人犯错给班级乃至全校抹黑……这话是有些道理的。
门高第厚的,放下身段去“161F”与民同乐就算了,还特娘的吃霸王餐,险些闹出人命……
稍加渲染,所代表的就是学校里一类人的整体素质。
只要不嫌丢脸,尽可以把板子高高举起再轻轻落下,鼓励各家的有为青年们有样学样……
潘世生的那通电话,是计算着时间打的,大社外面丹尼尔有安排。
只要送人离开的车出了大社,就别想走了……
挂着双牌照的黑色小轿车刚出门,就被不知道哪冒出来的几个,举着相机和录音机的八卦记者拦住。
有人卡着车头挡路,有人举着相机绕到车尾,拍照的同时挡住汽车不让倒回院内。
其余几个一窝蜂的凑到副驾驶一侧,七嘴八舌的问随行工作人员:前两天富士大厦肇事者,是不是内陆人……警署里传出来的身份背景是否真实……是不是大屿王带他们去赏花的……现在人在哪里……是不是已经回内陆了……
叽叽喳喳的问题接连不断,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根本不搭茬。窗户落下一道缝隙,沉声表示自己有公务,请让开道路。
司机则不断轻按喇叭,催促挡路的摄像师让开。
两名门卫一个通过内线电话向楼内汇报情况,另一人义正言辞,有礼有节的驱离……
没办法,纪律明确规定,应对各种事件时不论多么愤怒,都绝对不能恶行恶言,尤其是不允许动手。
处理普通事件都有严格的纪律,更何况是面对举着相机的记者了……
就在这当口,南华报的采访车到了。负责采访任务的女记者看到几位同行在与一辆轿车纠缠,好奇之下拎着话筒就过去了。
询问一位在远处举着相机,不断寻找角度的摄像师:“伙记,发生咗咩事呀?”
被打扰了工作的摄像,恼火的转头……
看到采访记者,又通过后面摄像师身上的马甲认出来历,脸上愠色淡去,神神秘秘的小声说:“我哋收到咗线报,富士大厦……肇事嗰位太子坤,保释出咗来之後要跑路,喏……应该就喺车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