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齐永林二进宫了吗 > 第1318章 严恪己心有不甘于伟正临时检查(第2页)

第1318章 严恪己心有不甘于伟正临时检查(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伟正听着,慢慢的抽出一支烟,又肚自抽了起来,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严恪己。

“所以,伟正同志,我认为,从维护省委权威、维护东原市稳定的大局出发,我们双方都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把事态无限扩大化。这对谁都没有好处,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

于伟正听着严恪己这番绵里藏针、既在战术上承认小错又在战略上划清边界的话,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他不得不承认,严恪己说的是冰冷的现实,也是官场上处理此类棘手事件的常见逻辑和潜规则。

纠缠于追究老严“逼死人命”的道德或纪律责任,可能触及更高层面的敏感神经。当前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善后,稳住局面。必须要将田嘉明先火化,然后才能到省委告状。

于伟正深吸一口气:“好了,现在说这些假设性的追究都为时过早,也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人死不能复生,这是最大的现实。眼下最关键、最火烧眉毛的是,要妥善、体面地处理好田嘉明同志的后事。”

他内心清楚,严恪己此刻未必真的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其工作方式的深层次问题和危害,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妥协。

但现实是,如果坚持认定田嘉明是“畏罪自杀”,那对田嘉明个人声誉、对其家庭、对东原市委市政府的形象都是一种灾难。而如果顺势定性为“因公殉职”,则各方都能有一个相对体面的台阶下,田嘉明能获得哀荣,家属能得到抚恤,市委能展现关怀,而严恪己和督导组,也能最大程度地摆脱“逼死人”的干系。

至于对严恪己个人的最终处理,恐怕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内部批评、提前退居二线,很难有更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这虽然不尽公平,但却是最符合当下“政治正确”和稳定需要的选择。

于伟正背着手,在办公室里缓慢地踱了几步,脚步沉重。他思忖片刻,然后站定,转过身,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语气说道:“基于以上考虑,并且与瑞凤同志等市里主要领导沟通后,市委有一个初步决定,田嘉明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我们拟按‘因公殉职’的性质向上级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所有后续事宜。”

严恪己是何等聪明老练的官场人物,立刻完全明白了于伟正的意图和给出的解决方案。这一定性,等于用一块“因公牺牲”的厚重帷幕,将田嘉明自杀的敏感、巧妙地掩盖过去,使其能够以“因公牺牲的模范干部”的形象获得哀荣。同时,这也彻底洗刷了“督导组谈话逼死人”的嫌疑,为他严恪己卸下了一个最沉重的包袱,而东原市委市政府也借此保全了面子和稳定。这是一个在残酷现实面前,多方都能勉强接受、甚至可以说是“最优”的局面。

严恪己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表态,语气带上了一丝如释重负和积极配合:“伟正书记,市委市政府这个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是客观的,也是富于人情味和组织温情的,充分体现了组织对干部负责任的态度。从我们督导组的角度,我个人表示完全理解、支持、认同市委关于田嘉明同志是因公殉职的定性。在向省委汇报时,我们口径一致。”

于伟正看着严恪己,虽然内心极度不愿与眼前这个间接导致田嘉明死亡的人达成任何形式的“政治交易”,甚至感到一种道德的屈辱,但作为一个掌管几百万人口城市的市委书记,他深知意气用事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也为田嘉明争取不了任何好处。

然而,思前想后,他仍然想为冤死的田嘉明,也为东原市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干部,最后再敲打一下严恪己。

于伟正坐回椅子上,目光平静语气放缓,但话语的分量却很重:“老严啊,既然事情基本说定了,有几句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严恪己正了正身子,脸上露出一丝谨慎:“于书记,您请讲,我洗耳恭听。”

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诚恳:“恪己同志啊,你比我年长几岁,前不久在京里开会,领导反复强调,下一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啊,对我们很多同志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很多老同志啊,包括我自己,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时间长了,习惯了某种思维,听不进不同意见,难免会有些跟不上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年龄到了一定的杠杠、身体精力有所不济的老同志,是不是可以考虑更豁达一些,主动向组织提出让贤,把担子交给那些更年轻、思想更解放、更懂经济工作的同志?你的一些工作方式,恕我直言,带有比较浓厚的搞运动、搞斗争的痕迹,恐怕已经不太适应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要求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