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听他描述,也很感兴趣,“压水机具体怎么工作?”
谢昭昭解释道:“通过机头吸气使铁管内形成真空,然后往上提水。”
厂长对南技术员说:“你重新出一张图,让车间做一个正常尺寸,试验一下。”
南技术员拿着谢昭昭的伪图纸,去画真图纸。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南技术员兴高采烈的回来,“厂长,试验成功了。”
厂长松口气,试验成功证明原理是正确的,但是细节,还需要反复试验。同时他也想,会不会在任何地方把井管打下去都能出水?能否百发百中?还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他心里没底,需要工人和师傅反复确认调整。
要是真管用,还得赶紧上报,这种提水机,对干旱地方来说简直是一大利器。
厂长问谢大山有什么要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大山告诉厂长,压水井是孩子做的,他不管,孩子自己做主。
听说是孩子的发明。为了不磨灭发明热情,厂长决定加大奖励额度。
“昭昭小朋友,有什么要求?”厂长,先问谢昭昭。
谢昭昭当时就想着解决挑水问题,没想到这时候竟然没有压水井。
“我希望厂长能给我们家打一口这样的井。”谢昭昭说,这是她最开始的目的。
厂长爽快的答应,“没问题。厂里需要去田间地头不同地方反复试打。到时候我让人,去你们大队进行再次试打。”
谢大山听了,对此非常欢迎。“厂长,你们什么时候去,告诉我,我给你们带路。”
“好,谢谢同志。”厂长还不知道谢大山是李谢大队支书。
谢大山一进来没提这层身份,现在也不好意思再自己提起。
厂长又问江淮想要什么,他认为动脑能力重要,动手能力也不能小觑。
很多创意就是因为,没碰到能把它们做出来的人。
江淮摇头,打井花费大,厂长同意给免费打一口,他认为就够了,“没有,您刚才已经答应给我们家打井。”
厂长也不勉强,把发明送给国家,多好的孩子,机械厂不能白要孩子创意。
模型直接放在机械厂。谢大山带着他俩回家,三人对结果都很满意。
接下来,谢大山每天望眼欲穿,盼着机械厂的人来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