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英也被迫结束早市生意,现在秋收,家里那么多的地不可能全由李建设一个人割。他就是有四只手都忙不过来。
于是李建国和张秀花就帮他们家收玉米,王二婶就觉得他们俩真是奇葩,“你们自家有联合收割机,现在却要自己手动收割,这不是遭罪吗?”
张绣花叹气,“那也没办法,李兴家是从南朝往北收割,轮到我们这儿的时候,粮食早就掉地里了,大哥大嫂也等不了那么久,而且天气不好,也会影响地里收成,咱们这儿还是太北了。”
王二婶一想也对,“你大嫂的身体现在好多了吧?”
张秀花点头,“好多了,就是之前很焦虑,现在卖早货生意好很多,以前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现在你看她开始吃好的穿好的,前儿还到我那边买蓝莓吃呢,蓝莓多贵呀。要搁以前,再便宜她都不舍得。”
蓝莓一直都是很昂贵的水果,比草莓还要贵。但是许春英病了一场,可能是想通了,该吃吃该喝喝。虽然欠着钱,但是也不能亏待自己。而且生病之后,为了还钱,李健党两口子也不再接济儿子们,钱全留在自己身上。
王二婶就觉得生了病,人老的就特别快。许春英也就比张秀华大十岁,现在看从外表瞧着像是大了二十来岁,张秀花算是村里同龄人最年轻的女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着最年轻的张秀花只干了几天农活,发现自己真的受不了,于是就跟李建国提议找人来收庄稼。
李建国手头也不缺钱,而且他也想偷懒,于是就从县城找了十几个壮劳力一起帮着收。
李建党有点不好意思,“这样太麻烦你们了。钱我来付。不能让你们贴钱干。”
李建国也没推辞,本来就是给他家干的农活,“大哥,你都六十的人,也该紧着自己的身体。先把粮食收上来。以后咱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李建党点点头,“你说得对!”
虽说请了人,但李建国和张秀花也没有当甩手掌柜,两人帮着干些轻省的活计。比如将玉米运回家。
现在有专门剥玉米的机子。只要将玉米芯放入机子里,玉米粒就掉出来。玉米芯也不会碎成渣渣。可以用来引火。不像联合收割机,这些东西全打碎,用来肥地了。
十月底,李家屯地里的粮食全部收完。
十一月初,天空开始飘起小雪花,村民们正式开始猫冬。
要搁以往,大家更愿意待在屋里,因为衣服不够,鞋子不够暖。现在不一样,有了钱,家家换了新衣,新鞋子。孩子们出来打雪仗。
大人们烧煤炭也比较舍得。一吨一吨往家拉。第一场雪,他们就开始烧炕。在热乎乎的炕上,一起琢磨新吃食。
“听说今年虾掉价了。明天赶集,我要去买二斤回来解解尝。”
“我也听说了。我以前吃过秀花做的干锅虾,可香了。”
“干锅虾?怎么做的?”
“里面放好多调料。回头咱们也去街上买,到时候放进去,老香了。”
就在这时候,出现一个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