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大毛的人过来问价,张秀花可以跟他们流利沟通。这可把外国人稀罕得不行。
虽然其他摊主也会几句俄语,但仅限于几个词,像张秀花这样能做到畅通无阻交流还是很少见。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毛人到她这边买嘎啦果。还有不少大毛人专门找她问路。
许春英帮着称,张秀花算账收钱,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也就一个多小时,她带来的一车厢嘎啦果就全部卖完。其他摊位连一半都没卖掉。
许春英羡慕得不行,“之前我还觉得你学俄语有点浪费,可是今天我才知道没有白学的知识。”
张秀花笑道,“你也可以学啊。”
许春英蠢蠢欲动,她回到家还真的试着学习。可是学一门语言真的很难。尤其许春英年纪大了,记性不怎么好。一个音要记好久才能记住。
张秀花原本还有耐心教她,可是她反复念叨那么多回都记不住,她直接将自己用过的磁带丢给她,“大嫂,你照着学吧。”
她是没精力教了。
许春英也知道弟妹得干活,也就接受了她的提议,“不过你先教我一点简单的俄语。比如一百块钱怎么说,十块钱三斤怎么说?”
这个比较实用,张秀花就教她怎么说。
两人正说着话呢,外面传来王二婶的大嗓门,一看就有事发生。张秀花和许春英都是爱八卦的性子,立刻放弃教学,跑出来看热闹。
原来是小狗父亲从外面回来,可把张秀花和许春英惊讶得不行。要知道他从五月就出去找儿子,这都九月了,人才回来。
许春英就问,“找到小狗了吗?”
村里不少人围了过来,等候他答复。
小狗父亲摇头,“没有!找不到。马上秋收了,我回来收粮食。”
李四婶叹气,“说好了定婚,孩子不回来,这婚事还能进行吗?”
小狗父亲很想进行,可是办婚礼没有新郎,不是更丢人,他低下头,“等他过年回来再说吧。”
张金宝的父亲就嘲讽他,“你确定小狗会回来过年?”
村里有些人家就会互相看不起。以前张家就是被所有人嘲讽的存在。毕竟他家的价值观跟村里其他家不一样。
但张父自己也是有鄙视链的。虽然他家不疼闺女,但对儿子金宝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不像小狗父亲,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疼,往死里打,这是人干的事?!
也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两人没少互相讥讽。
张金宝没考上大学,七个女儿不着家,每次都要被小狗父亲当面嘲讽!现在小狗父亲引以为豪的儿子不回家,可把张父乐得够呛,心想:你儿子出息又怎么样。还不是不着家?!你比我还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