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心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这个细节。
洛云琛手中的炭笔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拿起一支蓝色水彩笔,在画中人物推车绷紧的右手臂的袖口处,用精准而克制的笔触,添上了一小段从黑色雨衣袖口滑落出来的、厚实的、深蓝色的工装衣袖口。
这抹蓝色在整体压抑的黑色雨衣背影中,显得异常刺眼。
“自行车。”
洛云琛将话题转向关键物品,“您还记得那自行车的样子吗?二八大杠还是二六女式?车把是直的还是弯的?车后座有东西吗?比如货架、工具箱、或者绑着什么东西?”
“二八大杠!肯定是男的骑的那种大车。”
王桂香这次回答得很肯定。
“车把么,是弯把的,就是那种老式弯把。后座……后座好像垫了点什么,看着挺厚实的。”
王桂香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对对!好像就是我们家属院里不少家长送孩子,怕后座硌得屁股疼,专门在上面铺了海绵垫子,还缠上棉布。”
“二八大杠,弯把,后座有厚垫子。”
苏心婉一边记录,一边看向洛云琛,眼中闪着光。
这个细节太重要了!
这说明凶手自行车后座经常载人。
洛云琛精神一振,迅速在画中自行车的后座位置,用肯定的线条添加了几笔,让它看起来更柔软些。
“最后,雨鞋。”
洛云琛将灯光稍微调亮,聚焦在画纸下方,“您说看到他穿雨鞋,是那种高筒的黑色胶鞋吗?鞋面有没有什么特征?比如说,反光、泥渍?”
王桂香感觉自己脑子里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说话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带着种兴奋:“对,是黑色高筒的胶雨鞋,鞋帮挺高的,快到小腿肚了。那天晚上到处都是泥,他鞋上肯定沾了泥,不过雨大,路灯又暗,看不太清。”
说到这里,王桂香停了停,抬起头努力思考:“反光?好像,好像鞋头那里走路时偶尔会有点反光?可能是水吧?也可能鞋头有块胶皮特别亮?这个我不能确认。”
“高筒黑色胶雨鞋,鞋头或特定部位可能有反光。”
苏心婉在笔录本记下这些话。
洛云琛在画中人物的脚部,用简洁的笔触画出高筒雨鞋的轮廓,并在鞋尖位置用炭笔轻轻擦出一小片模糊的高光,暗示可能的反光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工作室里只有炭笔的沙沙声、苏心婉轻柔的询问与记录声。
姜凌与李振良他们屏住呼吸,一丝声音都不敢发出。
眼前的一切让他们看得有些目眩神迷。
这就是技术的魅力。
洛云琛平时看着没个正形,没想到工作起来这么专业。他不断添加细节刺激证人的记忆,又快速将这些细节表现在画像上,聚精会神的模样还挺是那么回事。
很快,一幅极具信息量的画像逐渐成型。
最终呈现在素描纸上的,并非一张清晰的面孔,而是一个在凄风冷雨中踽踽独行的背影。
一件厚重、扣紧、被风鼓荡的黑色雨衣,包裹住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