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有明堂陈有明大夫 > 17龙的传说(第3页)

17龙的传说(第3页)

表姨仔细回忆了一下:“那时我姐姐才十来岁,没有跟姐夫结婚呢。”

“不过有一年,我去省城带了我们本地特产核桃饼,姐夫吃饼的时候说了一句,有小时候家里保姆做的味道。我好奇那个年代就有保姆,多问了几句。”

“姐夫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姐姐,被婆家打怕了,跑出来的,叫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聂明月留下了联系方式,表姨答应她,回家就翻电话本。老太太聊了几句,就兴冲冲回到舞群中去了。

春姐给聂明月指明了去文化馆的方向,自去买菜,还提醒她,12点以前退房,若是今天要走,得早点去客运站确定发车时间。

-

到达老文化馆,刚刚八点半。聂明月向管理员出示证件,说明来意,管理员说县志厅需要预约。

他特意给领导打了个电话后,便带她到了三楼,打开县志厅大门,让她自己参观。

入口处有一道名人墙,从宋元时期的科举文人、朝廷官员,到近现代的科研学者、社会名流,只要原籍是秦北的杰出人物,都在上面一一列出。

到了文化艺术一栏,罗永立的照片在上,下面一行字:县文化馆第一任馆长,著名陶瓷大师,多个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等。

沿着名人墙往内走,是秦北文化发展史和部分出土文物展示。她并没有直接去罗永立捐赠的作品,慢慢一点点看下去,寻找能产生关联的信息。

-

秦川是历史名城,文明发源地之一,有俗话说,“在秦川,一锄头就能挖出一个古墓。”这其中有一部分就出自秦北。

商周的青铜、春秋的壁画、隋唐的诗词、宋元的传奇……

人类用图画、文字、音乐、雕塑记录着经历过的大小事情,这才有了瑰丽多彩的传统文化流传下来。

这不由得让聂明月想起了孟夏那每日刷屏的朋友圈,看来这是人类社会乐于分享的共性。

等她站在罗永立作品柜前时,已是二十分钟后了。

一尊仿唐三彩马俑栩栩如生,色彩艳丽。从聂明月眼中看过去,马俑周身流转淡淡的灵气。旁边的仿明瓷花瓶与之比起来,除了工艺精湛外,没有异状。

-

“聂明月小姐?”此时,一位老者匆匆赶过来,与她打招呼。

“是的,您是?”

“我是县文化局的,叫王智。我听说您是《人间行走指南》杂志社特聘的专家,过来打个招呼。”王智笑着说明来意。

“白编辑还好吧?当年她来采风,是我全程接待的,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您好,她现在已经是主编啦。谢谢您特意过来。”没想到这次能进馆内,是沾了白瑾瑜的光。

“白老师当时对秦北民俗文化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她的《秦川山河志》也为我们扩大了知名度,很有参考价值。所以一听您来了,我就赶过来了。”

王智见聂明月对罗永立作品感兴趣,又说:“罗馆长是我们的老领导。虽然去世多年,但采访罗馆长生平的媒体很多,我负责整理他的各种资料,做过多次接待了。您也感兴趣吗?”

“我不懂陶瓷,刚才走到这里,看到马俑和花瓶虽都是罗馆长的作品,但总觉得有很大的不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