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算节俭了,这个牌子还有布做的包呢!我看我们店里一个女孩背。就咬咬牙买了。”招娣不好意思,又辩解,“可是这个包真的很好,你看,它还配了一个防尘的布袋子,抽绳一拉就防尘,就连它这个纸袋子都比商场里常见的厚。”
我真服了:“两千块钱能买四克黄金,你就做个金袋子都能啊。”
“可是它,就是很好。”招娣抱住包像宝贝,“我每次打开布袋子,闻闻里面的香味,就好像又回到了商场里那家店。”
怪不得我们几个都没见过这个包,原来她都舍不得背,藏在袋子里。
“店里同伴有,所以你才买啊?”
招娣攒钱也很有动力,除了跑外卖还在几家便利店随机做兼职,趁着单子少的时候不定时去兼职,专门帮偶然请假的员工应急,算下来比纯跑外卖划算。
但没想到便利店同事里有个年轻女孩,那个女孩子跟她差不多年龄,是北京本地人。
本地女孩,家里拆迁,家长让她找个便利店的工作只是为了不让孩子闲着学坏了。
上班钱还不够她的车加油钱呢。
女孩衣食无忧,喜欢打扮,衣着入时,给店里的同伴们讲自己背的穿的都是什么牌子。
我们村里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牌子,最多是班里有些同学穿三叶草和耐克。
招娣听得云里雾里,但对那个包包的向往更甚。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进了那家店。
本来就鼓起勇气去的,所以店员报价后她又觉得不得不买,就这样稀里糊涂刷卡买了个不背的包回来。
三姐妹花钱的理由,一个比一个多。
卓娆姐最后问我们一个问题:“我就纳闷了,你们不是卡都掰断了,怎么取的钱?”
招娣是重新补办的卡但过了几天还是想买,小梅跟哥哥借了钱,过了几天也补办了,我直接连夜下载了手机银行。
三姐妹花钱的途径,也是一个比一个多。
岑坚在旁边听得咋舌。
卓娆姐摇摇头笑:“你们啊,都说了,不要刻意压制自己花钱的欲望,想花就花,反而是你们这种刻意省钱,会让自己忽然爆发大额消费。”
我们想想也是,要是以前我们不刻意省钱,省下的钱还比现在多呢。
“花就花了,你们也是花到自己心坎上了,咱们都是穷出身,本来在世间就活得苦,要是再克扣自己口粮打扮,那日子是半点盼头都没了。”卓娆姐说得很洒脱。
我们几个听进去了。
“不过你下回别买这包了。”卓娆姐叮嘱招娣。
“可我看她有啊。”招娣不好意思说,但我们都明白,大家都是同龄人,那个女孩又受父母宠爱,她其实很羡慕那个北京女孩。
她肯定也想像那个女孩子一样做个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可以肆无忌惮绽放自己的生命,因为知道有人兜底,没钱也没关系。
而我们这样家庭的女孩子从还没出生就已经注定是被厌弃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