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祖刘继隆除了皇帝的身份外,也是我朝伟大的思想家、数学家、教育家、改革家、战略家、理论家,科学家,并兼有诗人等身份。”
“他开创的大汉王朝,国祚至今有三百八十九年。”
“尽管在一百二十年前,大汉曾经被反动势力短暂的中断了七年,但好在成祖皇帝成功在众多有志之士的支持下将反动势力推翻,将民权还给了普罗大众,成功做到了了中祖“天下为公”的思想。”
“按照著名史学家苏仲和先生的话来说:三代以下,文武兼资、民物革新而待民如子者,唯中祖昭武圣人而已。”
盛夏蝉鸣,具有汉唐风格的高楼建筑里,身着圆领袍的四旬教习正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三十余名学生介绍着这位近四百年前的大汉开国皇帝。
头顶的铜制电风扇正在不断吹出风浪,驱散盛夏的炎热,而讲台的黑板上则是悬挂着两幅彩绘的写实画像,左右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字。
大汉三百八十九年,此时的时代早已在官学、民物等思想推动下,成功进入了个新的时代。
众多学子身穿圆领袍,头戴幞头认真听课,只有一名青年人侧目看向窗外。
由于教室建有四层楼高,所以可以远远的眺望到远处海上那些正在不断冒烟航行的船只。
“刘英!”
忽的,略带严厉的呼唤声响起,刘英下意识起身,将目光从窗外投向了讲台上。
教室里的学子都坏笑着看向他,而他则恭恭敬敬的对讲台上那位教习作揖:“教习,学生在。”
“你来回答回答,我大汉的政治体制。”
教习略带严厉的提问他,刘英则是不假思索的开口道:“我大汉的政治体制,主要分为中祖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反动势力篡位,成祖拨乱反正,接受民意开创的虚君共和制。”
“那你说说,为什么会有虚君共和制?”教习见他答出来了,态度也稍稍缓和了些,接着询问起来。
刘英只是略微沉吟,然后便回答道:“从孝宗开始,大汉四代幼主即位,继而导致皇权势弱、政治腐败失控,民间百姓也认识到了,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是极其危险的。”
“此外,由于百姓识字率渐渐变高,市民阶层兴起,民间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强大的手工业工场主和商人阶层。”
“他们的经济利益需要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因而本能地反对皇权恣意妄为的横征暴敛和特权掠夺,并开始资助各类学说和学派发表相关文章。”
“其中,临州思想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百姓对皇权绝对权威的盲目崇拜,解放了百姓思想。”
“如果不是反动势力利用群众的随从性,大汉还能更早迈入虚君共和制度,也不会有一百二十年前的内战了。”
刘英的话说完,教习满意颔首,接着示意他坐下,同时对众人说道:
“刘英说的不错,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间思想浪潮的崛起,此外……”
教习在之后讲解了许多知识,但刘英的心思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了。
至于他刚刚说的那些,那只不过是课本上写下的内容罢了,并非他自己所想所得。
“叮铃铃……”
两刻钟后,随着教室的电铃声响起教习没有拖堂的选择了下课,而三十余名学子则在教习走后纷纷起身走出了教室。
成祖反正后,大汉施行十五年教育制度,分别是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大学五年,比起中祖定下的制度,成祖增加了过渡的中学五年。
学生每日学习六节课,共三个时辰,算上课间休息时间就是半个时辰。
记忆不断告诉着刘英答案,而此时的他也走下了楼梯,随大流般从四楼来到了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