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了他浓墨重彩的苦痛,看清了他温良澄澈的底色,看透了自己对他毫不理智不缘利害全无保留的肯定。
将一个人看见,看清后还是愿意一如既往地对待他,甚至为他心生不平,心疼他的游刃有余独当一面。
如果这样的心意都不是喜欢,何以谓之喜欢?
只是这份欢喜只能中心藏之。
“中心,藏之?”赵楫仰首,望着高悬树梢又随东风轻荡的风铃,将袁琢的话又念了一遍,“这是何意?”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便是此意。
赵楫静候片刻,未闻袁琢应答,便转过头看他,似是随口慨叹:“这铃挂得如此之高,不知四姑娘当初是怎样攀上去的。”
他低声絮絮叨叨几句,就转身进屋收拾行装去了。
方才袁琢与赵楫回到阿翁院中,准备整饬行装,带好赵楫所收集的瑕州知州涉采生折割案的诸般证据,返京述职,却在这株石榴树下蓦然驻足。
风过铃动,清音乍响。
院中这棵参天石榴树自袁琢幼时便已在此,他循声仰首,只见高枝之上,不近不远次第悬着两枚风铃。
赵楫随他目光望去,疑道:“这俩铃铛一直在这树梢?”
“不是。”
“何人所挂?”赵楫不解,“挂铃又是何意?我们被什么江湖组织盯上了?”
“祝昭挂的。瑕州有俗信,悬风铃可引亲人入梦,挂得越高,就越显灵验。”
赵楫闻言,长叹:“哎,这四姑娘是何时悄悄挂上的啊?”
他看得真切,这俩人心里都有对方,可谁都不肯再多往前一步。
“中郎将。”他又追问,“你就真这样让四姑娘走了,将来不会后悔吗?”
袁琢凝望着在风雪中悠悠摇曳的风铃,声息变得轻柔:“不会,我中心藏之,足矣。”
只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分明是皆大欢喜的破局,可为何他会这般难受呢?
大抵是历遍诸事,恍然大梦初醒,心中空茫。
初识她时,他何曾想过有朝一日她的名姓于他而言竟会这般重要,重要到只需在唇齿间无声流转一念都足以让他慰藉满怀。
当年她一句郎君此去,愿如莲实处处逢生叩响了他的心扉,如今他也于心中默念,只觉得这等美好的祈愿不该浪费在他身上,应当尽数重归故主才是。
赵楫收拾好行装,二人策马而去。
小院墙角处,不知何时悄然绽开两朵野花,无人得见。
许是冬意渐褪,春信已近。
萧桓得知袁琢已至元安时,他正于天宸殿内披览奏章。
钱公公自殿外躬身迈着碎步入内,细声禀道:“陛下,中郎将求见。”
萧桓没有立刻应答,他的目光垂落在案头弹劾袁琢的奏疏上,神情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