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在御榻上闭起眼睛,吐突承璀大气也不敢出地在旁侍立,神色悲伤又畏惧。
良久,皇帝轻声道:“真没想到,最后竟是杜秋娘将纯勾带回到朕的身边。”
“是啊。”吐突承璀小心翼翼地应道,“奴已照大家的吩咐,从野狐落里带出了郑琼娥,让她去伺候杜秋娘了。”
“嗯。杜秋娘对宫中的规矩一无所知,有郑琼娥陪着她,朕就放心了。”
皇帝睁开眼睛,示意吐突承璀扶自己坐起来。
“那件事,你准备得怎么样了?”他问。
吐突承璀回道:“朝中的大部分重臣都已达成共识,就等着大家下决心了。”
皇帝不语。
吐突承璀试探:“要不要先把诏书拟起来?”
皇帝瞥了他一眼:“不急。”
“是。”
少顷,皇帝冷笑一声:“朕又不会即刻就升仙,忙什么。”
“大家!”
“你不要怕。”皇帝道,“《推背图》第二象的‘姤’卦,从则天皇后之后就有共识了——李唐不宜立后。朕对郭氏是有亏欠,但郭家势力太隆,朕不得不防。大唐决不能再有一个武则天了!元和十年朕立恒儿为太子,实乃妥协之计。所以元和十一年时,乘着《璇玑图》一案,朕便已经明确地告诉了郭氏,朕绝不会立后,让她死了这条心。朕原以为,还有足够的时间教养太子,并使其疏远郭家。如实在办不到,亦可换储,却不想朕自己……没有时间与郭氏慢慢周旋了。太子必须要换,但只能一击成功,否则澧王将断无生路。所以此事愈急,反而愈要缓图之,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奴明白。”
皇帝又闭起眼睛,良久,悠悠道:“这几天,朕一直在回想永贞元年的件件往事。”
吐突承璀屏息倾听着,神情越发哀戚了。
“从朕获封为太子,再到先皇内禅、朕即位的那几个月,如今想来还是惊心动魄,后怕不已。当时只要有一着不慎,别说皇位,朕恐怕也已经万劫不复了。”皇帝睁开眼睛,看着吐突承璀道,“你还记得吗?当时那几起‘龙涎香之杀’帮了大忙。”
“奴当然记得。只是,那几起刺杀究竟是何人所为,至今都是一个谜啊。”
皇帝点了点头:“你说……会不会和玉龙子有关?”
“玉龙子?”
“是啊。现在我们才知道,那时先皇的手里有玉龙子。玉龙子可以号令天下道门,而那几件刺杀从长安到洛阳再到成都,肯定是由不同的刺客分别完成的,却做得那般井然有序,又都以龙涎香为号。所以朕这几天突然想到,会不会这些刺杀都是道门中人所为?”
“大家是说——先皇持玉龙子为令,命道门派出刺客,以成龙涎香之杀?”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