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搞笑的是,敌人遭到打击后,不惜用明语与后方指挥部沟通,自己遭到猛烈炮击,损失105榴弹炮4门,让我方第一时间掌握了战果。
可以说,进攻而来的桂军除了兵力优势外,其余方面全部处于劣势。
可是区区一座狭小的谅山,也无法进行大兵团作战,因此桂军只得日复一日、劳而无功地重复着攻击。
而此时的谅山,不但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而且通过平原一直保持着与后方的联系,后方将各种作战物资,源源不断生地送了上来。
第七军对于谅山连续攻击了半个月,战斗来到了十月下旬,第七军包括战斗伤亡和生病减员,已经达到了五千人左右。
而我军战士由于生活在坑道里,生病的人员也与日俱增。
皮肤病、虚弱、肠胃病等是主要疾病。
对此,我后方也比较着急,希望尽快解决谅山问题,或者是替换。
好在淮河下游会战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激励着全体参战官兵。
尤其是即将歼灭国府军主力土木兵团的消息,更是给大家确立了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很多整日猫在坑道里面的官兵,非常希望打出去,向敌人反击,好好透透气。
然而就在这时候,整个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黔省方向突入的国府军西路部队,在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终于翻越了高山丛林,出现在了首府北平原。
此时,刘子龙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国府军没有任何道理再进一步了。
此时至少应该把部队停顿在此,如果明智的话赶紧撤走。
然而国府军就是不信邪,觉得孤立无援的安南我军,还是让他们有机可乘的,于是只经过略微休整,就分多路大举向安南首府杀来。
这无疑是刘子龙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他一方面命令谅山等关键边境据点继续坚守,一方面命令邱明,按计划开展围歼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