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一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关乎到朝廷的收入,国民的收入。
所以,在古代,如果朝廷想要增加收入,民间收入必然会减少,因为总量是恒定的。
就算是假设这天下的官员都大公无私,天下的百姓都按时合理合法的交税,整个朝廷运作不吃不喝,这些钱够朝廷花多久?
就算把天下老百姓压榨成肉干,也满足不了华夏目前的开支。
所以顾铭肯定得需要借助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说,国债?
只能用这种方法缓和经济压力,等再过几年,大明海军哥飞地遍布亚洲商船驶往世界,顾铭的计划在初步成型,那时候就不缺钱了,使劲挥霍就是了。
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书,顾铭直接交给户部和工部去办。
过了小半个月
“国债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很快,公孙胜就将一份工部紧急赶工出来的债券凭证呈递上来,说道:
“请陛下过目。”
这是一份制作精良的债券凭证,纹路还算清晰,上面绘制着华夏帝国的字样图纹,看起来大气而典雅。
对于新一期国债的初步设想顾铭是这样想的,起步的话面值就暂定为十贯钱。
也就是说,十贯起购,这是面值最小的。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现在华夏当朝,诞生了许多高薪的红人工人阶层,这些人可能一个月工资能有三贯甚至以上,这是绝对的高工资。
也就是说普通民众的高新阶层不吃不喝也要两三个月才能买一张最小面额的国债,甚至还不一定能兑现,当然,这是民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