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唐瑾墨想要的名声大振人人夸奖的局面在医院开业后彻底的到来了,街头巷尾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
庸医这东西其实古代更多,因为普通人对于医术那是一点不懂一点不了解,人家说啥就是啥。
就比如方越这个倒霉蛋,只是一个简单的风寒硬是让家门口的庸医给治的更严重了,咳出血丝把自己吓的半死不活,其实只是咳坏了嗓子,又有痰淤积出不来,人家好大夫对症下药一剂喝下去脑子都清明了许多。
且花的银子还少,不过出些药材费用,人家大夫也不指着他挣钱,不会开一些用不着的东西白花钱。
方越喝了一剂药好了许多后简直是见人就要夸一回那医院跟大夫的好,对于修建医院的唐瑾墨更是赞不绝口。
闻人笑不由提醒道:“造神难毁神却容易,你以后可要悠着点,百姓可是一日三变的,今日夸你好夸的上天,明日但凡你哪一点让人不满意了骂的只会更狠。”
唐瑾墨笑道:“反正我先把家主的位置拿下就好,以后随他们说去,看我爹的样子只怕此事还有的磨,不伤兄弟性命的情况下上位也是难。”
闻人笑道:“等我再给你添一把火。”
于是新一期的新闻周刊完全成了唐瑾墨的个人秀,写报道内容的人很会调动大家的情绪,把唐瑾墨开医院的过程写的跌宕起伏,大家就跟读故事一样。
报纸一出唐瑾墨在全国的声名鹊起了,唐家的族老更是与有荣焉。
同时医院这种模式也让很多人熟知了,报纸特意写了一个人的求医问药的过程,从门口的接待到最后拿药回家。
医院跟寻常的药堂相比较更加人性化一些,首先大夫就多,你还不用担心遇到庸医,毕竟出了问题还有管着大夫的总管负责,且药物价格都有规定,也不用担心乱要价。
很多百姓要找个好大夫是很难的,如今看了报纸许多人都已经出发要去瑶光求医了,这比自己瞎打听好大夫强多了。
因为报纸还报道了医院一些名医所擅长的科类,好些都是自己本地没有的。
除此以外还介绍了大夫的好待遇也欢迎更多的大夫加入,另外新开的医疗报纸还会写一些常见病症如何处理,常用药材的甄别等等。
一时间瑶光成了所有人的焦点,很多百姓也希望自己所在的地方官员能也开个医院出来,不过这很不容易,毕竟投入真的太大了,也就瑶光那样不缺钱的能如此迅速的开起来。
如今各地不同的基础建设也导致人员流动非常的大,有些地方人都要跑光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发展初期大家就是会往好地方跑,若是后期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
同时医院的开张也让很多的普通百姓意识到了识字的重要性,医院里看不同病症的大夫分门别类,各种门牌子路标大家一个看不懂,还有门口的医院地图,大夫介绍等等。
之前报纸出来好些百姓就想学习识字,毕竟报纸是个可以让大家长见识的东西,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的东西都在报纸上见识了。
还有些落魄文人靠着写稿子发家致富,如今连载故事也火热的不行。
这几年好像大家的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用到文字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有点想法的人如今都开始去各地报社的扫盲班学习了。
跟唐瑾墨告别后闻人笑又回了云州城,接下来她准备去一趟南疆。
跟万宁一起去,南疆那边万宁的大哥已经来信好几次了。
万宁的大哥叫万安,之前去南疆也没想着好几年回不去,结果如今都已经不是几年回不去的问题了,而是要定居的问题。
朝廷没了万安所在的南疆目前除了南夷也没人惦记,毕竟条件太差了。
“所以你大哥的意思是咱们这次过去帮他在那里也建一座城?”
“是啊,眼见回不来了,不如彻底安定在那里好了,我爹后续也会过去。”
万安是个出色的将领,如今回来也没他的地方了,总不能领军多年回来给以前不如他的人做手下,那如何能甘心,所以只好彻底的安定在那里当老大。
但是那里的环境很糟糕,既然要住自然要建好些,万安以前也是京城的锦绣公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