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意既明,咱们只管奉旨行事就是,母亲无需扰心。”圣人这样安排,自然会有后手。而这样的事,显然无论是亦安,还是祖父白阁老,都轻易改变不了圣人的心思。
与其揣摩上意,惴惴不安,倒不如奉旨办事,唯命是从来得容易。
毕竟圣人开出来的价码着实丰厚,丰厚到但凡换个人家,都会欢欢喜喜接过圣旨,不去细究背后的用意。
陆氏今天叹的气实在够多,最后也道,:“也只能如此了。”亦安心绪未曾慌乱,连带着陆氏也平静下来。
已经到了这地步,日子还要照过。远的不说,各家的年礼还要送。
亦安左右无事,索性就留在景然堂,帮着陆氏核对起给各家送的年礼单子来。
陆氏看着行事利落的亦安,这才觉出来,昔年那个对喜欢的簪子都再三含蓄的姑娘,到底是长大了。
等亦顺歇晌起来,亦安让绿漪亲自护送亦顺回她的院子。
核对完单子,亦安也向陆氏问安离去。
虽然已经成了皇室女眷,但亦安还保持着以前的行事风格。
看着亦安离去的背影,一旁的郑妈妈也不由感慨道,“五姑娘真个是稳重极了。”便是郑妈妈这种跟在陆氏身边多年,早就历练出一副古井心性的老人,也不由得对亦安如此赞道。
陆氏却对郑妈妈道,“当年让吴氏入府,是不是我做错了?”陆氏的语气,罕见犹疑起来。
这是对自己当年的决定后悔了。
郑妈妈连忙急道,“我的姑娘,可不能这样想。若当年姑娘没有让吴姨娘入府,说不定姨娘会落到什么不堪的地界上去。”以吴秀才的为人,他是真能作出那样的事来。
良久,才听陆氏的声音传了出来。
“拿我的帖子,请大姑娘、三姑娘初九过府,就说是我想她们了。”即便已经出嫁,在陆氏心里,亦真和亦宁还是家里的姑娘。
“是。”蔷薇低声应道。
片刻后,又听陆氏道。
“算了,将三姑娘和四姑娘一并请回来。”
……
礼部尚书白成文女,内尚书白亦安,初授永襄郡王妃,宗室女眷中位出身高门者,乃百余年来首例也。
——△宗实录
第120章各方
事实上还没到初九,自焦清传旨后不到五日,京城里有关系知道这个消息的,就已经都知道了。
白阁老家出了一位郡王妃,还是圣人御前亲近的女官。
当然这个消息也只是让京中勋戚、宗室乃至于部分官员感到惊讶,却远没有到震惊的地步。
就连御史们对这个消息也是兴致缺缺。一个远支宗室,靠着和宣宗的关系勉强延了一代。就算再延一代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一者永襄郡王府算是富裕的宗室,不会伸手和朝廷要钱。这二者嘛,便是如今圣人肯加恩,也不会改了祖制,让永襄郡王这一脉世袭罔替下去。
若圣人真有这个念头,御史们才会开口。
如今东宫已定,御史们不愿意为了这点子小事顶撞圣人。封就封呗,又不是多要紧的事。
不过难免会有官员背地里酸上两句。没办法,白家的条件已然算是比较好的了。如今家里再出一位郡王妃,宗室里也有说得上话的。再加上先前嫁给周璋的那位指挥使夫人,还有和令国公府的姻亲关系,白家算是在勋戚、宗室、清流都有了关系。
这些关系看着平平,没准儿关键时候会有大用。更不用说周璋、令国公是御前比较得脸的人物。如今再加上一位郡王妃,有心的人掰扯掰扯这一圈的关系,就能得出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