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到此处学习,不必多礼,低调些便好。”
知府带着祝余一行人顺着河岸往下走。
沿途都是清淤的民夫,走到下游,河道愈宽,水位也愈深。
祝余根据自己所见与所闻,向知府讨论心中的疑难困惑。
许久,祝余抬起头,两艘船拉着一根粗壮的木棍,木棍底装着耙齿在河道上行进。
“这莫非这就是浚川杷?”祝余用手指着那工具,语气里带着询问。
知府顺着祝余手指的方向看去,“殿下所言没错,是浚川杷。”
“浚川杷能搅动河底泥沙,浮动的泥沙会被水流冲走,到达清淤的目的,适合在宽深河道内工作。”
祝余细细观察这浚川杷,“我记得浚川杷在前面两朝就在使用了吧,如今也算是三朝元老了。”
知府也只能赔笑道:“那自然是浚川杷好使,如果有比它更好使的工具,自然也会去用的。”
天色渐晚,祝余一行人也准备打道回京。
“今日多谢知府大人解惑,我也算是涨了见识。”祝余临走前特意感谢了一番知府。
随后又意有所指的说了一句,“今日到时,发觉这地钟灵毓秀,连河工都挺虎虎生威的。”
知府先是不解,望着祝余一行人的远去背影,脑中一闪,突然明白了其中的意味。
面露懊恼,十殿下这不是在指责河工暴力行事,暗含自己没有约束好属下。
连忙吩咐属下去紧紧底下人的皮。
马车上,祝余回想起今日的所见所闻,似有所感,忙拿起自己的策文进行修改。
潘泓知看到这一幕,便知道十殿下是明白了自己的缺漏。
突然马车猛地刹住,祝余身体前倾,手中的笔没拿稳,在纸上留下横亘的一笔。
“怎么回事?”祝余沉声问道。
“禀殿下,前方路上倒着一个人,其余侍卫正在查看。”侍卫语气里带着警惕,“害怕有诈,请殿下暂留……。”
祝余已经推开了车门,不顾潘泓知的挽留。
前方侍卫刀已出鞘,围成了一个半圆形,提防着中间倒下的那个人突然暴起。
一个侍卫大胆前去试探,用手探了探倒下人的鼻息,抬起了紧闭的眼皮,四处摸索确认没带什么利器,回来禀告说:“回殿下,这个人应该是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