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玥:……
柳玥不理解,柳玥大为震撼。
她跟着赫蒂去打卡了这几个雕塑,还真的就是各种撒尿姿势,小男孩站着,小女孩蹲着,狗狗抬起一条腿……
不是,这要别人不说,谁能想到这里是一国首都啊?!
柳玥感受到了文化冲击,赫蒂还告诉她,布鲁塞尔市民非常喜欢这几个雕塑。
逢年过节,他们还会给男孩女孩的雕塑穿上新衣服。据不完全统计,撒尿男孩已经有一千多套不同的主题服饰了,往旁边走几步,就能看到他的服装博物馆。
柳玥今天看到的就是一套运动服,赫蒂说,这大概是某个品牌的广告。
除了广告商,各国的名流政要来访布鲁塞尔时,也会给它赠送服装。如果柳玥想要送一件定制衣服,应该也能安排。
柳玥连忙摆手:“不不不,我就不用了……”
反正它的衣服怎样都穿不完,实在用不着多她这一件了。
参观完这几个雕像,赫蒂又带她去另一个景点。
她边走边说:“这里曾经是整个布鲁塞尔中国人浓度最高的地方……你猜是哪里?”
柳玥思考:“奢侈品购物一条街?”
不对,赫蒂刚才的用词好像是“曾经”。
赫蒂神秘地笑了笑,摇头说不对。
正好她们走到了,她指给她看:“你看这,天鹅咖啡厅。”
柳玥抬头,看到了很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这家咖啡厅的门上还有栩栩如生的天鹅塑像。
赫蒂:“马克思住在布鲁塞尔的时候,非常喜欢到天鹅咖啡厅和别人聊天聚会。相传,他就是在这里认识了恩格斯,并创作出了《共产党宣言》。”
原来如此,难怪赫蒂刚才会这么说。
可惜这家咖啡厅已经停业了,柳玥只能在外面拍照打卡,果然听到了旁边几个游客在用中文交流。
马克思的名头很响亮,恩格斯也鼎鼎大名,不过柳玥读书的时候,总是把恩格斯和恩格尔搞混,把那个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理论叫做“恩格斯系数”。
赫蒂就笑:“恩格尔是德国人,德国菜多难吃啊,那边除了烤肠还是烤肠,他吃得明白么。”
“如果是恩格斯,他肯定在布鲁塞尔吃过特别好吃的华夫饼。走,我带你去。”
在路上,柳玥还被科普了一个冷知识,原来华夫饼就是比利时人发明的。
还有薯条也是——虽然它更多出现在美国快餐里。别看它名字叫“Frenchfries”,但赫蒂强调,薯条和法国佬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因为“french”在英语里也可以表示成切成条的意思。
布鲁塞尔还有一家米其林三星的薯条店,简直快要颠覆柳玥对这种“快餐食品”的认知了。
两人买了打包的华夫饼,在薯条店里找个位置坐下聊天。
Maisondandoy是布鲁塞尔的百年老店,也是比利时现存最古老的糕点铺。
店里有两种华夫饼售卖,柳玥没做选择,全都要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