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观光车开得很慢,讲解员的语速也很慢,几乎是把每个打卡点的详细信息都介绍了。
柳玥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场景,不过光看外景没什么意思,她想要下车慢慢走。
讲解员先是犹豫,见华纳那边的人都让司机停车了,她肯定不会拦着。
行吧,人家是vvvvip游客,当然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柳玥如愿在各个场景拍照打卡,还去参观了道具制作车间。
她还以为这里已经变成供影迷们回忆往昔的博物馆了,没想到车间里真的在工作诶!
见她感兴趣,就有人给她详细介绍电影道具的制作流程。
有些只是陈设道具,做起来比较简单,只需要外形效果;有些还需要配合特效,大片用到最多的道具其实是锡纸和泡沫……
柳玥聚精会神地听,看似是在听故事,其实是在考听力。
英语有时候真的很难,它不像汉字那样可以望文生义,通过偏旁部首和组词,连蒙带猜它的发音和意思,英语的很多专业词汇完全就是新的词。
还好,他们会主动将专业词汇翻译成中文,大大降低了她的理解难度。
看来给她介绍的人有提前做功课,好评。
柳玥还体验了影城内的各种互动项目,华纳送了她几件经典影视剧的戏服——当然,是复刻版。
原版她穿着未必合身,而且那都是很多年前的衣服了,还是留在展区内继续当古董吧。
这个影城的定位应该是影迷打卡和电影科普,柳玥参观到幕后制作区时,还有工作人员用互动装置展现了绿幕、动作模拟、声音制作等环节。
他们还邀请柳玥尝试给动画电影配音,虽然只是一分钟的小片段,但他们处理得很好。一些柳玥觉得自己没发挥好的地方,都通过后期处理,变得瑕不掩瑜了。
她看着觉得挺有意思,也很神奇,不过克洛告诉她,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技术了。
如果柳玥想体验美国电影工业的前沿发展水平,他也可以安排,这里还是主打一个怀旧。
柳玥想了想,觉得算了吧。
她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爱好者,对幕后也没那么感兴趣,最前沿的科技肯定意味着更多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她还是等着看成片就好。
克洛对此没有意见,只是摸摸她的脑袋。
柳玥出门还遇到了正在拍摄的剧组,她好奇地过去围观,发现和国内剧组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后,又兴致缺缺地离开了。
而且,她对白人有点脸盲。女演员还好一点,她们美得各有特色,欧美的男演员比较喜欢留胡子,她有时真的分辨不出谁是谁。
——当华纳那边的人试探地问起她对刚才那些演员的看法时,柳玥就是这么回答的。
她知道名字的美娱明星,都是特别出名的那几个。
柳玥在洛杉矶玩了几天,她暂时没去奥兰多,而是先去了旧金山。
这里没什么特别的娱乐项目,不过即使只是拍拍照,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也算是挺新奇的体验了。反正柳玥前几天都在走路,换种慢节奏的游玩方式也不错。
在渔人码头区域,柳玥看到的不是一只海狮,而是一排海狮。
它们挤成一团,趴在码头上晒太阳。有的海狮只是懒洋洋地趴着,还有的会动来动去,愉快地拍打着尾巴,相互嬉戏打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