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成绩足够好,且自制力和运气没有差到天天上课玩手机被逮住,那么处罚时长就比较容易清零。
至少前期很容易。
后期的话,因为指数增加的效果太猛烈,而靠成绩换到的抵消时长又没有指数增幅,所以只有足够自律、极少在上课时玩手机,以及常年名列前茅的学生还能继续光明正大地带手机来学校。
——而往往这两类学生的名单大比例重叠。
按历年情况,到初三下学期时,被彻底禁掉带手机到校权限、即使拿到最高抵消额度也无法解禁的学生平均能超过半数。
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此不高兴:
“好学生特权是吧?”
老师:
“你们也可以去参加各种竞赛。”
“考入第二轮就能抵一周。”
“如果能拿到奖,那视奖项含金量,抵个十周二十周也有希望。”
“或者在运动会上好好发挥,拿到前三的名次也能抵。”
第73章
☆、自投罗网
部分学生更加不满:
“这些不还是拼成绩吗?”
老师:
“不然呢?”
“作为学生,不拼成绩难道拼嗓门?”
不满的学生们无言以对。
不过,通过逮偷玩手机的事情,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老师站在讲台上对学生们的小动作有多么地全面掌控。
那真是只有放一马的,没有看不见的。
上午第三、第四节课时偷偷吃点零食,只要动静不大,老师就会放一马。
但吃零食的同时如果还摸出手机,刚按亮屏幕,老师就走到面前、摊开手,让老实把手机上交了。
因为从小就有“手机是易碎品”的印象,所以齐俐在已经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气、安全地使用手机后,依然没有养出手机依赖症。
她从不上课使用手机。
更不存在被老师逮住的问题。
齐俐的手机长期调在振动模式,上学时就往衣兜里一放,可能一整天都不会拿出来用。
但这不代表齐俐会忘了自己还带着手机。
就像她也不会忘了自己兜里放有多少种零食、每一种是多少份量一样。
齐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