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十个人全部自来熟,没两句话就能聊起来,男的站在院子里捧着杯茶侃大山,女的帮忙洗菜,顺便“打听”别家一年来的家庭收入和孩子学习情况。
林晓的任务是负责烧水,给这群亲戚续茶。如果还有亲戚来拜年,还得高喊告诉家里一声。
多少年没有碰到这场面了,十几年后再次面临,林晓还是充满尴尬和不自在。
她自诩不是内向的人,在同龄人里也算开朗活泼,但是和这些中年男女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午饭,林晓没上桌。不仅是她,家里两个妹妹也没有。
来的人太多了,超出预料,位置不够坐。
章若梅趁着端菜工夫,提醒,“你带着妹妹们上楼,等会儿再下来吃。”
林晓:“佳佳和慧慧在楼上,我提前夹了些菜放碗里,她们已经在吃了。”
“你怎么提前夹菜?”章若梅惊讶,客人还没吃呢,多不礼貌。
林晓不这么觉得,就算是客人为先,也没有让主人家自己饿着的道理。
况且两个孩子,能吃掉多少?
章若梅还想再说,林晓直接打断,“奶奶也同意的,这种小事你别管了,不是还有菜要炒,我给你帮忙。”
厨房里干活的都是女人,掌厨的是章若梅,另外有两个来拜年的亲戚,和章若梅差不多的年纪。
林晓负责烧火,如果水开了,就灌进热水瓶,然后把冷水重新倒满。
农村的土灶基本上都这样,为了不浪费柴火,铁锅前都会加装一个铜的烧水壶,平时炒菜煮饭顺手就把家里喝的热水烧好了。
但如果遇到烧大菜或者家里人多做好几桌菜,那这个铜壶里的水就得沸腾好几趟。
最后家里的热水瓶全部都灌满了,实在没地去,章若梅才说不必把铜壶灌满,这样就不会沸出来。
“晓晓懂事,帮着干了不少活。”帮忙端菜的一个亲戚说话。
章若梅心里熨帖,但却摆手,“平时懒得很,也就今天干点活。”
“很乖了,我家那臭小子,油瓶倒了也不扶一下,哪有晓晓这么听话。”
“男小子长大晚,魂还没正呢,过两年就懂事了。”
“这是的,再过两年就不一样了……”
林晓把木柴塞进灶膛里,拨弄两下,使得空气可以流通,然后开始默背英语单词。
这种对话,前世听了快三十年,已经完全麻木了。
起初,她还会反驳一两句,但越长大越清楚,试图改变他人想法的这种想法,实在可笑。
所幸这些亲戚一年就见这么一次面,甭管是“女儿大学毕业就该结婚”,还是“生儿子得盖房子买车”,又或是“生个孙女不够得再多生一个”,所有这些话题,听过就过就是了。
上午一拨亲戚拜年,午饭做了三桌。
下午两拨亲戚拜年,晚饭做了四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