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松山作品集 > 何为中庸之道(第3页)

何为中庸之道(第3页)

他未出声,神情淡漠如常。

只是,当他目送儿女背影渐行渐远时,眉梢眼角微微一动,唇畔若有若无勾起一丝弧度。

笑意不深,却似藏着千言万语。

在那清冷、出尘的眉目间,分明有一抹暧昧的阴影悄然浮动,仿佛一滴墨,落在清泉之上,漾开层层心思难测的涟漪

未时已近,松风送爽,书院大讲堂外的铜壶正滴水报时。

杜若璞与杜若烟循步道而行,廊庑尽头,书院会讲已然开始。

今日讲席设于将军柏下,松阴如盖,草坪青翠。数十名南北学子依方而坐,衣冠整肃,却难掩眼神中火光暗涌。

永乐二年的南北榜事件,源于洪武三十年的余波,南北争议延续至今,这场会讲自一开始便带着针锋相对的气息。

讲席上,孙怀瑾正襟危坐,此人三十许年,出自洛阳世族,少承家学,博通《四书》《五经》,又潜心程朱义理,言辞精密,仪表清朗,是书院理学博士。

他身形清瘦修长,衣冠简雅而洁净,眉宇疏朗如画,眼神温润而不失锋芒,语声若清钟,字字沉稳有力。

“诸生同习圣贤之学,今日会讲《中庸》首章。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南北学风或有异趣,然理一道也。诸君可各抒己见,但求明理,不伤和气。”

话音甫落,杜若璞率先起身。

他眉目温润,身姿挺拔,宛如一株修竹立于人群。

“‘天命之谓性’,人皆有之。自宋以来,南学尤重义理,讲求格物致知,穷理以尽其性,方能不负此命。若徒恣情而不学,便如无舵之舟,终将覆没?”

此言一出,南方学子纷纷点首,神情颇为自信。

旋即,北方席间一人霍然起身。此人乃京师官宦子弟——徐子文。

他身材魁梧,肤色被北地风霜熏染得略显黝铜,剑眉斜飞,眸光炯炯,气势逼人。

衣衫在风中一振,便有种无意间的威严。

“性既天命,本自在人心,何必拘泥纸上章句?若一味格物,岂不纸上空谈?北地士子多尚实学,治事敢行,不似江南学风,好以章句自矜!”

言辞锋锐,带着直截了当的霸烈,南方席间顿时嗡然。

二人隔空相对,眼神交锋,似无声的剑影在半空相击。

李文博犹豫片刻,缓缓起立。

此人出生寒门,衣衫洗得发白,却收拾得齐整。

面容清瘦,肤色微黄,眉目虽不出众,但那双眼眸却清亮如寒星。

他拱手低声道:“徐生与杜生之言,各有所见。然今日之争,正因失其中和。性固出天命,须格物以尽;道亦在人心,须率性而行。修道之谓教,方能内外兼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