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的最新章节 > 2230(第5页)

2230(第5页)

眼看一家三口都这么说了,沈砚也不再推脱。他厚着脸皮接过碗盘,坦然道:“我就是个普通小吏,林小娘子往后若有什么问

题尽管来寻我,只要到时别嫌弃我没用就是。”

“怎么会。”林芝闻言,笑着摆摆手。有句俗话是‘阎王易见,小鬼难缠’。他们这些市井小人物,最常打交道的不是那些权贵公侯,而是小吏。

在当下,他们不算正经的‘公务员’,却属于数量庞大的编外人员,几乎与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事都是归他们处理。

林芝觉得自家身为外乡人,想要在汴京扎根立足,往后定然不会缺少与小吏打交道的机会,说不得真有事儿要请沈砚等人帮忙。

“那我就收下了。”沈砚听罢,也觉得往后总有帮衬的机会,便笑着收下,端着吃食回去了。

待他走后,宋娇娘凑到女儿身边,一边看女儿清洗刚刚剩下的鸡骨架,一边悄声八卦:“原来沈郎并非官员,而是小吏?先头我看他与陶郎兄弟亲近,穿着体面,气度不差,而且谢娘子吕三几个又极为敬重他,还以为他应当与陶郎那般,都是官员,又或是衙内出身。”

“是啊。”林森也难掩惊讶,“沈郎的气度仪容比我往日见过的那些衙内都要好,没曾想尚是胥吏。”

胥吏与正经官员的区别,那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顿了顿,他又道:“不过沈郎年纪轻轻,说不得往后辞去吏职,再行参与科举考试也不一定。”

夫妇俩对视一眼,说是这么说,不过他们也心中有数,若真是家里出了一个读书苗子,那家里头怕不得举家之力托举,哪能让人不读书,而是直接让人到衙门去当胥吏的。

怕是沈郎瞧着气度不错,实则读书上无甚天赋,走不得科举那条路子。

尚在席府时,夫妇俩便见着大郎君日夜苦读,光是考入有名的书院时便教主家欣喜若狂,宴请宾客,就连他们这些当奴仆的都得了好大一笔赏钱。

夫妇俩也没少听说哪家官宦后人蹉跎辛苦十几年,都没能在科举道上闯出一片天,最后只能择优蒙荫入仕,家族也随之渐渐败落。

官宦人家尚且如此,对于普通百姓人家来说科举更是一条难于登天的道路。

大多数人蹉跎一辈子,最终还是选择通过官府招募成为小吏,更有甚者连小吏都当不上,只得到街头抄写文书过活。

“当然也有别的可能。”林森又想起一件事,“说不得沈郎这部分的资料并未造假,他若是家中无人,自是无人托举。”

夫妇俩唏嘘片刻,很快就被锅里的香味拉回思绪。他们望着锅里咕咚的酱鸭汤,好奇道:“芝姐儿,这是什么?”

“娘不是看到我做的吗?”林芝被宋娇娘的反应逗笑,把清洗好的鸡架放在案上,背面朝上,敲断脊梁骨,让其尽可能平整一些。

待做完准备工作,她抹了抹手,再取汤勺将炖好的汤逐一盛出,送到宋娇娘和林森手里:“当然是酱鸭野菜汤,我在里面还加了点硬面胡饼,保证能填饱肚子。”

“酱鸭……野菜汤?”宋娇娘还是头回听说这个做法,垂首看向手里的瓷碗,只见刚刚盛出的酱鸭野菜汤冒着热气,琥珀色的鸭皮浮在汤上,下面还藏着翠绿的野菜与那不起眼的胡饼块,看着甚是诱人。

“酱鸭瞧着,怎变好看了?”

“这酱鸭风干时间过长,以至于表皮干瘪,炖煮后吸收了汤汁,自是瞧着湿润柔软。”林芝解释道,“不仅外观变好看了,而且味道也变好了!”

宋娇娘下意识点点头,心底不免升起一个困惑:上回的鱼汤能说是巧合了,可这回又是馒头,又是酱鸭汤的,还有那些没处理好的鸡架……自家女儿是何时学的手艺?自己怎一点记忆都没?

宋娇娘满肚子疑问,可随着涌入鼻尖的香味愈发浓郁,她也顾不上思考那些,连连吞咽着口水。

她先夹起一块烧得半软的胡饼放入口中,登时眼前一亮:硬邦邦的面饼经过一段时间的炖煮,随着它吸饱汤汁,外皮渐渐变得柔韧筋道,内里紧实绵密,就连香味也变得格外浓郁。

“好,好吃哎?”

几乎同时,尝了一口的陶应策也发出同样的惊叹。他夹起一块酱鸭,细细观察:“啧啧,林小娘子厉害啊。”

“是吧?”沈砚尝了一口,眉眼舒展:“简直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

“化腐朽为神奇?沈大哥说得太过了。”陶应衡随口道,“不就是用酱鸭加水炖煮而成的么?只要有好点的酱鸭,应当都能做出来的吧?汴京随便寻一家酱鸭,都能做出这物来。”

沈砚笑了笑,没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