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有些无奈地转过头,目光落在身旁的王弼身上。
他的眼神很明确,似乎在说:“老王啊,为了咱们大明的未来,你就稍稍委屈一下,牺牲一下色相吧!”
然而,王弼这老家伙却像完全洞悉了李文忠的险恶用心一般,只见他闷头只顾着吃饭,对李文忠的暗示视若无睹,根本就没有要搭理他的意思。
一想到给杨炯找个后爹,李文忠心里就不禁犯起嘀咕来。
这岂不是辛辛苦苦忙乎一场,做了件嫁衣,最后却白白便宜了别人?
不行,绝对不能这样!
李文忠当机立断,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挺直身子,对着在座的众人高声说道:“诸位,杨炯母子,一个尚在年幼,一个则体弱多病。
如此状况,很显然这对母子,并非是主政播州的合适人选啊!”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提议在播州宣慰司暂时增设一名流官。
这名流官将担任宣慰使的佐贰官,代替杨家的小少爷,负责管理播州地区的民政事务。”
“接下来,按照朝廷的一贯做法,我们会将杨炯送往贵阳宣慰司的官学,让他接受启蒙教育。
等到这位杨家小少爷成年之后,学有所成,我们再将权力交还给他,让他正式继承播州宣慰使的职位。”
至于杨炯何时能够从贵阳土司官学毕业,那就要看朱樉那小子的意思了。
毕竟,他才是最终拍板的人。
孟华面带微笑,趁机对李文忠大肆吹捧:“国公爷,您的这番话真是太有道理了!
这简直就是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典故。
将来,此事必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是不明真相的旁观者,他们往往只会盲目地跟风。
当听到最有学问的孟员外都对这个提议赞不绝口时,许多人也开始随声附和起来。
“孟员外说得好啊!国公爷简直就是那个什么,周公啊!”人群中有人高声附和道。
“国公爷不是姓李吗?怎么好端端,变成姓周的呢?”这时,一个人突然提出疑问,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李文忠的提议,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点头称赞,认为一个成年的家主要比一个小屁孩好得多。
毕竟,一个成年人更有经验和能力来管理播州这个地方。
然而,在这一片喧闹声中,还有一小部分人保持着沉默,他们似乎对这个提议有着不同的看法。
其中,那位姓解的苗人部落头领,解首领,更是满脸担忧地看着众人。
终于,解首领忍不住出声问道:“咱们播州几百年来,一直是由本地人当政,都没见过几个外来的官员。
这位新来的汉官会不会跟那个孟员外当知州的时候一样,欺压咱们苗人的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