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哥父亲倒是没有大包大揽,说什么必不辱命之类的话。
一个尽心竭力在老朱眼中,便胜过其他臣子满口答应的奉承话。
“你所言顾虑,咱也想到了。”
“晋王!”
伴随老朱声音落下,朱棡捧着许多文书大步走了过来。
一起拿来的,还有任命文书。
“将名字写在文书上,你便是御史台监察御史了。”
“是。”
禹哥父亲拿起笔,书写其名。
“赵廷和。”
“倒是个有志向的好名字。”
“殿下说笑了。”赵庭合有些惭愧的看向朱棡,“家父生前所愿乃是能见小人中榜入仕。”
“甚至家父所愿,乃是让小人当个与国有利的良臣。”
“所以取名廷和二字。”
“只是小人不肖,不能成全老父心愿。蹉跎三十载却还因大人赏识,破格授予官职。”
待赵廷和说完,老朱示意他去看朱棡送来的文书。
“你初入官场,监察太原本地官员是否藏有不法之举,自然不熟悉。”
“可你久在村中,自是明白大明各村族长之制有何不妥。”
“咱命你熟悉文书,以修武县为例,清除各村族老,以王法约束其民!”
语罢,老朱仔细观察着赵廷和的表情变化。
于大明而言,哪怕朱标先前也有诸多安排,可地方郡县,特别是村落之中。
王法不兴乃是众所周知之事。
甚至民间亦有王法不下乡的言论。
所以清除各村族老制度,此事对赵廷和而言甚至艰难。
若他此时推脱,老朱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只不过。
在听到老朱这话的瞬间,赵廷和虽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又恢复了平静。
“敢问大人,下官可能调派兵卒?”
“嗯?”
“监察御史乃文臣,自然不能调派兵卒。”老朱愣神之时,朱棡直接问道:“你调兵何用?”
“自是为了震慑各村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