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风陵渡 古诗 > 150160(第1页)

150160(第1页)

第151章

方千绪自知将死,已为乌兰晔留下临终奏表,献上十策。人口土地,军务边防,水利农耕,律法礼教,胡汉相融……能想到的,他都已经写明。尚书台中何人可用,长于何处、短于何处,也都一一注明。

写这封奏表时,他尚不知能否见到明绰最后一面。忆及当年随先王和皇后出征,初入洛阳,转眼已是一十三载,故人皆逝,思之唯有涕零。他特意交代,

临终前他会放下所有官衔,重回佛门,只愿能依照天竺佛国的习俗,净身投火,解脱皮囊,归于空寂。

但是乌兰晔并没有听他的。为表哀悼,陛下不仅保留了方千绪所有的官位,还追谥他为贞定侯,特许配祀太庙,世代不毁。

明绰提出过折衷的意见,想按照佛家的规矩,将慧玄尸身烧化出来的舍利子葬于洛阳佛塔之下,既有尊荣,也算是成全了他的心愿。可是乌兰晔只是嘴上应和了母亲两句,实际上还是命人建陵造墓,想将贞定侯入土为安。明绰看出来他有自己的主意,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她记着方千绪临终那几句话,晔儿已经长大了,现在他是说一不二的天子,明绰尽量不多发表看法。她带来的大雍兵马,乌兰晔命石简带回城郊羽林军大营中,给他们划了一块地,允许他们休养。明绰被乌兰晔接回宫中,仍旧奉于重华殿,但袁綦却被他安排去了在洛阳的大雍驿馆,只把他当成了舅舅派来的普通使臣。对此,明绰也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没过多久,她还是没忍住在段氏的身后事上多说了几句。

方千绪的临终奏表里也提及了此事,建议乌兰晔保留太皇太后的尊荣。当年段知妘相助乌兰郁弗入主长安,对大燕有定国之功。大燕的开国功臣已经全部死在乌兰晔手里了,他若再对段氏刻薄,恐怕要寒了人心。太皇太后当年一力革除蛮夷恶习,推行归汉之策,在长安开设汉学,广建佛寺,设道场鼓励佛经的翻译和传播,迁都洛阳之后,她也没有因与萧皇后的龃龉而废其政……平心而论,段知妘终其一生,对大燕的方方面面都有贡献。人死灯灭,青史之下,至少应该记得她的功绩。

他拿出了当年萧盈处置谢太后的旧事来规劝,陛下若肯宽容,朝堂中流的血越少越好,局势稳定,人心必能归附。

但乌兰晔不愿意宽容。他恨段知妘已入骨,别说保留她太皇太后的尊荣,乌兰晔把段氏夷族了还不够,甚至还想把段知妘的尸身挫骨扬灰。明绰不得不出面劝阻,好说歹说地才拦住了乌兰晔。但儿子离开的时候脸色着实不妙,明绰隐隐觉得还是得罪了他。

明绰感觉得出来,对于她改嫁一事,乌兰晔心里非常抵触,言语间根本不愿意提到袁綦。她提出过想去皇陵祭拜,乌兰晔也推说路远不便,他事情又多,等空了再陪母亲去。明绰只好日日居于重华殿中,无所事事。接任方千绪位置的杨崇也是曾经的萧后党人,他来求见了几次,明绰都有意避嫌,表现出了没有沾手朝局之意。

乌兰晔侍奉得倒是很周到,几乎晨昏定省,一日不落。重华殿里一切布置如旧,甚至还保留着乌兰徵一件旧衣。有时晔儿一走,明绰就揽着那件旧衣,好像丈夫还活着似的,问他,她该拿儿子怎么办呢?

可是衣服只是一件衣服,乌兰徵没有办法回答她了。

她来,名义上是来为大雍解释为何扣押使臣的,但是乌兰晔一直不问。明绰只好自己寻了个合适的机会,小心地向他解释了当年冯濂之的背叛,也解释了为何这么多年方千绪都没有告诉他。可是乌兰晔听完了,也没有表现出如何的愤怒伤心,既然如此,冯濂之留给母亲和舅舅处置便是。明绰听他这样说,心里便凉了一截。

他这话里的意思,好像母亲只是来看看他,之后还是要回建康的。

明绰便留了心思,试探了几次,但始终探不明白乌兰晔的态度。他早已洗清了当初“萧皇后谋逆”的罪名,但一直没有下旨封明绰为太后。好像准备着随时送母亲回去,但又表现出难得的依恋与温情,近日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午饭来陪母亲一起吃,午后便要赖在明绰身边小憩一会儿。

明绰一边提着一颗心,弄不明白儿子在想什么,一边看着他卧在自己臂弯的睡颜,就忍不住心里逃避,什么都不愿意去想,只想这一刻久一点,再久一点。

但乌兰晔毕竟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这样枕在她身上睡觉,不多时明绰就抱不住。她一动,乌兰晔就醒了,但不肯醒透,脑袋拱了一拱,又伏到了她膝上。明绰便轻轻俯身,在他鬓角亲了一下。

乌兰晔发出了一声闷住的轻笑,突然问她:“娘,我是在做梦吗?”

“不是梦,”明绰轻柔地摸了摸他的脸,“娘在你身边。”

乌兰晔“嗯”了一声,抓住了她的手。

明绰想了想,主动对他说:“杨崇今日又来过了。”

乌兰晔还是没睁眼,似是并不意外:“还是为了立后的事情吗?”

明绰点点头:“你怎么想?”

乌兰晔哼唧了一下,根本懒得回答,明绰便没忍住笑了一声。

她终于愿意见杨崇了,就是因为她毕竟还是天子的母亲。立后之事,杨崇来问她是天经地义的。尚书台若真是连她的意思都不问就为乌兰晔选定了皇后,那明绰肯定要生气的——其实她私心里甚至觉得晔儿根本还是个孩子,怎么就能娶妻了呢?杨崇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但是把为人母的私心放到一边,明绰也清楚,立后代表着成人,从此以后,乌兰晔就要亲政了。所以她还是耐着性子,听杨崇把皇后的人选一个个列了一遍。有乌兰亲族的女儿,也有汉人世家的贵女,甚至还有一位,是当年乌兰徵征漠北凯旋之后,贺阆王为了与大燕修好,送来洛阳的孙女儿。

那女孩儿明绰记得,来的时候才七岁,当年萧皇后做主,封了她一个郡主。她这么多年一直在洛阳长大,汉话学得极好,所以尚书台中也有人觉得,娶了她,跟贺阆交好,也是不错的。

乌兰晔已经否了这个建议。老贺阆王早已逝世,如今即位的又不是这小郡主的父亲,只是她叔叔。对于新贺阆王来说,这个女孩儿能有什么分量吗?娶她的意义真的有这么大吗?

杨崇也是同意这个看法的,可是别家的女子,乌兰晔也是淡淡的,始终不肯定。于是杨崇又跟明绰商议着,如果大燕朝中的女子陛下都不满意,是不是可以延续与大雍的姻亲,向建康求娶崇安公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