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场时,还能听到有人小声议论:
“感觉和之前的爱国片差不多,没什么新鲜感。”
“剧情有点散,不如《长津湖》看得热血。”
“没什么意思……”
陈飞心里非常清楚,观众提前退场固然和影片本身的节奏、叙事质量有关,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爱国题材的“同质化”。
相似的战争场面、相近的人物设定、甚至连情感共鸣的方式都大同小异,很难让观众眼前一亮。
尤其是《长津湖》珠玉在前,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情感深度,都把同类题材的标杆拉到了极高的位置。
后续作品想要超越,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被观众拿来对比,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倒是康洪雷在散场后松了口气,感慨道:“我觉得凯哥导演这次好像没完全发挥好,画面没以前那么惊艳,故事也没太讲透……”
陈飞没接话,心里却已经有了决断。
回到公司的当天下午,他就直接召集编剧部门开了场紧急会议。
一上来,他就明确下达了关于爱国题材影视剧的限制要求:
“接下来要收紧这类题材,当然,不是说以后就不拍爱国题材了,而是要彻底转变思路。
第一,必须走‘精品化’路线,剧本打磨周期至少延长三倍,从故事内核到人物塑造,都要跳出现在的框架。
第二,坚决避免同质化,你们要去挖掘小众的历史视角、普通人的爱国故事,甚至可以尝试把爱国主题融入悬疑、职场等其他类型片里,找到新的亮点。
第三,未来半年内,所有未立项的爱国题材项目全部暂停,先做市场调研,搞清楚观众现在真正想看什么再说。”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没人提出反对。
毕竟近两年爱国题材影片的市场反馈摆在那里,大家都清楚陈飞的判断是对的。
“我们做电影,不能只追热度,更要懂市场、懂观众,爱国确实是很好的主题,但要用观众能接受、愿意看的方式去表达,不然再好的初心,也传不到观众心里去……”
说完最后总结,陈飞当即宣布散会。
而这次会议后,飞跃影视的创作方向也开始悄然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陈飞在回到家里后,又收拾好行李,带着刘艺菲飞往晋省,准备去参加新一届的龙腾盛世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