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直到现在,她仍不愿意相信,世人口中耽于美色,滥杀忠臣,昏聩刚愎的商王,是她认识的那个帝辛。
但脑子里又会有另一个声音反驳:怎么不会呢?负重前行那么久,有心变革却无力回天,大王也是会累的。或许大王就是看不见希望,累了,摆烂了。
哪吒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母亲,只能紧紧抱住对方,企图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分别的日子很快就来了,李靖已死,朝歌那边也传来了诏书,让宗女殷华全权接手陈塘关一切军政。
殷华不能在玉琼山久留,哪吒也不想再回陈塘关去。送别了母亲之后,他就跟着太乙真人回了乾元山,扶荔把他们送了回去。
原本她是要陪着哪吒在乾元山住些日子的,但很不巧,才住了两天便收到了玉鼎真人的信息,请她务必到玉泉山一行。
玉泉山有谁呢?
瑶姬公主的一儿一女,杨妙君和杨婵。
杨婵也就罢了,杨妙君可是封神之战的关键人物,她当然得多关注几分。
到了玉泉山之后,她才知道,玉鼎真人之所以请她去,是让她做见证,要收杨妙君做徒弟。他还给杨妙君取了个新名字——杨戬。
好,熟悉的名字回来了。更熟悉的“二郎真君”的名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至于杨婵,她如今已经不在玉泉山了。兄妹二人到玉泉山不久,女娲娘娘便派了金宁仙姑前来,把杨婵接到了不周山。
玉鼎真人道:“杨戬身份特殊,拜师不好大张旗鼓。但若是连一个见证的人都没有,也未免太过寒酸。
我问了他的意见,是他要请那日力战金乌救他们兄妹的人,我就把师侄请来了。”
扶荔看着杨戬,笑问道:“杨师弟,你那天不是晒晕了吗,怎么知道不是玉鼎师叔救的你们?”
杨戬看起来已经是个成年人,其实还是个孩子,只是中了天蓬元帅的“催龄掌”,被迫长成了而已。
但他的神情很是沉闷,言行举止也无半点稚气,一板一眼地回答扶荔:“回师姐的话,我们兄妹二人有宝莲灯相护,那日并没有完全晕过去,只是严重脱水,没力气睁眼,也没力气说话。”
“不用这么严肃。”扶荔笑道,“你也知道,我是截教的,没那么多规矩。”
杨戬不为所动,仍旧一板一眼:“师姐是截教的,小弟却是阐教的。师姐入门早,又是救命恩人,小弟理应敬重。”
见玉鼎真人还在一旁欣慰点头,扶荔就知道,杨戬不是自己能劝的。
玉泉山的师徒二人一个比一个无趣,扶荔见证了杨戬的拜师礼
,便迫不及待地告辞了。
杨戬奉使命送她下山,临别时郑重其事地说:“师姐的救命之恩,杨戬没齿难忘。日后若有差遣,杨戬万死不辞。”
扶荔只觉得脑壳疼,连忙道:“我也不要你万死不辞,你只要保护好你自己就行了。别真等我要用你的时候,你连动都动不了。”
如果是从前的杨戬,听了这么直白的嘲讽,一定跳起脚来给自己找场子。
可如今的杨戬经历了家破人亡,经历了人情冷暖,已经明白了一个人的善意和恶意,不能只从表面判断。
眼前的扶荔师姐,就明显是刀子嘴豆腐心,话虽说得不好听,对他的关心却是实打实的。
再想到当日他和妹妹躲在山洞里,天兵天将驻守云头,十大金乌把住洞口,又一个一个升起来变成太阳。
他只能生生地感受着自己全身脱水脱力,被骤然而起的高温晒死。
那时候,他真的以为自己要死了,没人会来救他们。
可是扶荔来了,以一己之力抗衡十金乌,在他被晒死之前打落了十个太阳,将他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