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子再次出现在朝堂上,先前因太子生病出现的些许骚乱,立刻就平息了。
接下来就是群臣的观望时刻,他们要先掂量掂量太子的分量,看看是否值得他们提前站队。
湘知道自己非大王亲女,暗地里不服自己的肯定很多。
因而,她就算正式成了储君,也没有急切地想要拉拢谁,而是沉下心来跟着大王学习帝王心术,跟着朝臣学习政务,一直不骄不躁。
十五六岁的少女,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好了。不少观望的大臣都暗暗点头,认可了大王挑选继承人的眼光。
第109章国丧
转眼又过了五年,湘在储君之位上待得安安稳稳,虽也犯过一些过错,幸而没弄出过不可收拾的过失,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群臣对这位储君也算满意,已经接受了日后会在她手底下讨生活。
正好她又满了二十岁,到了适婚的年龄,扶荔便传出消息,要为储君择妃。
身为储君,湘的婚姻注定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但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扶荔还是愿意让她要选一个最得眼缘的。
好在不管是湘的父母还是扶荔,教育都还算成功,至少没教出个恋爱脑来。湘明白一段合适的婚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她虽然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本家又是最早追随大王的旧臣,但毕竟不是蜀国土生土长的。
她的家族早已迁徙到了大商,她也是在大商出生,并长到了十五岁,才被大王选中带回了锦官城。
蜀国朝堂上下能接纳她,与她聪慧与否关系不大,只是因为选中她的扶荔是威望极高的开国之君。
再说得明白些,朝臣们相信的并不是湘的能力,而是扶荔的眼光。
只有她娶了蜀国的男儿,并诞下子嗣,才算是彻底融入,大臣和百姓们也才会摒弃那些冰冷的估量,真正把她当成一个蜀国人。
是的,她虽然已做了五年蜀国储君,蜀国人却并未完全把她当成蜀国人。
扶荔给她的选择范围,是在都邑任职的三品官以上家中的适龄男儿。湘并没在才艺和美貌上下功夫,而是接触之后,选择了一个谈吐最有分寸的。
原因很简单:从一个人的谈吐,最能看出他的家教。而对家中子嗣的教养,又能暴露这个家族能否有长远的发展。
她可不想前脚刚娶了太子妃,后脚太子妃家里就犯事被抄家了。那对她来说可不只是糟糕,会把他架到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选定了?”
“选定了。”
“就是这个了?”
“就是这个了。”
“不改了?”
“不改了。”
重要的事问三遍。
扶荔前后问了三遍,确定她心意已决,便颁下诏书,昭告天下,聘工部左侍郎黄玉次子为储妃,今年八月十五便成婚。
礼部来请教婚仪,扶荔直接道:“比着立后大典减一等就是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大王在给储君做脸,帮储君巩固权威。大臣们都不傻,当然看得清风向。
由礼部牵头,把一场婚礼办得漂漂亮亮。蜀国又无宵禁,都邑百姓自发庆祝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