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中原地区,并不是简单的文学载体,而是君王了解民间境况,调整政策的重要依据。
殷华让哪吒学《诗》,其实就是教他学政。
对此,扶荔并不反对,平日教导得也十分仔细。
她不但熟悉中原的政治环境,对蜀中政局更是了如指掌。
每次给哪吒讲《诗》,扶荔是真正的旁征博引,还经常把两国的相似政治事件对照着来,带着哪吒由浅入深,一点一点地分析。
如今的哪吒还很稚嫩,许多东西都听不懂。
他之所以有耐心听这些枯燥的东西,全是因为给他讲解的是扶荔而已。
虽然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大姐姐。但小孩子哪会想那么多呢?喜欢就是喜欢咯,遵从本心去亲近就是了。
对此,扶荔心知肚明。
但她给哪吒讲解那些时,却从没有一次敷衍。她相信,哪怕现在听不明白、理解不了,总有一日会明白的。
教育的滞后性,她早已体会过,因此从不怀疑。
殷华也知道自己讲得不如扶荔,干脆就不讲,免得扰乱了哪吒的思路。
她只是让哪吒先把新篇章背会,等到扶荔讲解时,也更容易理解。
“快背吧。”殷华笑着睨了他一眼,诱哄道,“等明日戴真人为你讲新课时,你告诉她自己已经背会了,她必然十分惊喜,对你也必然不吝夸赞。”
打动哪吒的是最后一句,他圆溜溜的眼珠子转了转,就乖乖坐好,先把新篇读了一遍。
有几个字不认识,他直接跳过,通读一遍之后才询问母亲。
每问一个生僻字,他就含在嘴里念上三遍,以他的记忆力,念着三遍就已经记牢了。这个字记牢了之后,他才会问下一个。
扶荔在教导他时,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学习习惯一并教给了他,在他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
雨是后半夜停的,夜空清亮如水洗一般,颗颗星子晶莹如钻石,各自散发着自己的光辉。
扶荔悄无声息地归来,没有惊动任何人,用穿墙术回了自己的房间。
趁着陈唐关大雨弥漫,她吩咐了不让人打扰,独自去了一趟朝歌,见了太师闻仲。
虽然明知道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她还是劝闻仲归隐山林,不要再管殷商的事。
“太师,你明知殷商的结局已注定,不是几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得了的,何不就此放手,体面退场呢?”
闻仲笑了笑,十分洒脱:“这殷商天下,是老夫追随成汤打下来的。如今能亲手送走,也算是有始有终。”
他抬手制止了再次开口的扶荔,正色道:“你不必劝我了,老夫心意已定,谁也改变不了。”
为官数百年,他又如何不知,如今诸侯势大,子辛为了制衡诸侯,不得不连年征战,命诸侯出兵相随,用以消耗诸侯的实力。
可如此一来,更苦的是百姓。诸侯的实力是被削弱了一些,大商却也因此失去了民心。
积重难返,就是大商的现实。无论是子辛还是闻仲,都不愿意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
想到子辛,闻仲叹息道:“生不逢时呀!”
若是早出生百十年,子辛未必不能成为武丁那样的中兴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