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城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婉拒了。家里没人来过白城在衡都的这个家,这是他和谭玄的家……对他来说自然是意义非凡。他自己尚且怕触目伤怀,不愿回家居住,他们贸然住下,终归不妥。于是还是带着两个大孩子找了客栈住下。
**
直到正月初十,谢白城才风尘仆仆地自外乡归来。
不用说,这又是扑了一个空。
虽然毫无所获,但他并不觉得焦急或是失落。
反正他有的是时间,往后余生,无论天涯海角,他无论如何不可能放过乔青望。
难道乔青望还能躲一辈子吗?
他回到屿湖山庄,却得到家里人来寻他的消息,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衡都,从秋鹤晴云那里得到地址,找到客栈,终于跟大姐等人相会。
谢秀城见到他的第一眼,眼泪就夺眶而出了,快步走上前去,颤抖着手拉住他,仔仔细细地上下打量:“白城,你怎么……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谢白城温和地笑了一下,握了握姐姐的手:“没事,路上奔波,吃喝自然不如在衡都安逸,多少会瘦些。回来休整几日就好了。”
谢秀城嘴唇翕动,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问他去的哪里,追捕什么人。谢白城只告诉了她地方,具体的却说庄里有规矩,不方便透露,谢秀城见他不愿多提,也就不说了,只讲了讲家里的事,又说了他们来衡都后的见闻。尤其他们已经去过了东胜楼,便把东胜楼夸得花团锦簇,天上有地上无似的。白城听她说着,只是笑。过了一会儿,目光转向梁恒之和孟红菱,又轻轻一笑,对孟红菱道:“你好像长高了。”
孟红菱坐在旁边听着他们姐弟说话,心里一直觉得酸酸涨涨的。
在衡都过年的这些时日,天天也没事做,除了习武,就是跟着梁恒之到处瞎转悠。他们俩私下里倒是商量了许多回要对谢白城说些什么话。梁恒之是养尊处优的少爷,还没经历过什么亲人离世之事,孟红菱虽比他惨得多,家人俱都不在了,但父母辞世和挚爱之人撒手人寰,似乎又有所不同,两个人倒是绞尽脑汁想了不少套说辞,你一言我一语拼拼凑凑时觉得自己说得挺好,但真的见到了谢白城,谢白城真的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却都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言语实在太轻飘飘了,如何能对这个疲惫而憔悴的男人说出口呢?
尤其他还在努力地微笑着,温暖地微笑着,就好像在鲜明地告诉每一个人:我没事,不用担心我。
孟红菱的鼻子有点发酸,她只好低下头去。
她失去亲人,一无所有的时候,是谢白城,是谭玄,是时飞,是程俊逸,安慰了她,拯救了她。
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谭玄对她说过的话:你要向前走,去遇到新的人。
可是现在的谢白城呢?她有资格把这句话转送给他吗?他还能向前走,去遇到新的人吗?
第114章
谢白城没有提让他们住到银杏巷的宅子里,秀城也就没有提。甚至他自己都没有住回去,反而干脆也在客栈住下了。
他的理由是“久没住了,懒得收拾”,但这显然很站不住脚,因为秋鹤晴云总是把宅子打扫得很干净,随时住进去都没问题。只是他既这么说,也没有人提出反驳。
眨眼之间,十五将至。谢秀城不忍心看着白城每天跟他们在一起时就强颜欢笑,独自一人时就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什么的模样,便说白城一个人在外面辛苦奔波,没赶上过年,这正月十五元宵节,得好好过一过。
白城也没有反对,任由她去张罗。秀城便张罗出了一桌丰盛饭菜,就他们四个人凑一起,算是过个小年。
然而席间见白城话说得不多,酒却喝得不少,秀城就又着急了。一眼瞥见窗外花灯绚烂,赶紧又道:“听说衡都元宵花灯是最热闹最好看不过的,两个孩子都是第一次遇着,你带他们看看去吧。”
不错,衡都的元宵花灯是天下闻名的。尽管全国各地都过元宵,都扎花灯,但没有一处能比得上衡都的灯会花样百出,金碧辉煌的。
梁恒之和孟红菱当然都很心向往之,可让谢白城带着他们去,顿时又有了一种重任在肩般的使命感。
谢白城倒是没有推辞,姐姐既然这么说了,他就放下酒杯,招呼着两个人出门。
整个衡都仿佛变成了灯的世界,灯的海洋。既有官方扎制的辉煌气派的大彩灯,也有民间手艺人自制的别出心裁的小彩灯,什么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天女散花、佛祖讲经、狐狸嫁女、黑熊成精……人仙佛,鬼怪精,都占齐了。
路边还不时有表演各种奇巧异术、歌舞百戏的艺人,或是吞铁剑,或是钻火圈,或是演傀儡剧,或是耍猴戏,或是吹拉弹唱,或是叠罗汉翻跟斗变戏法……衡都的男女老少,不分贵贱高低,这一天似乎都涌到了大街小巷上,一双眼睛压根不够看这满城的精彩,一张嘴巴也议论不过来这泼天的热闹。
谢白城带着梁恒之和孟红菱走在大街上,一路挤开人群往皇城前的德安门去。依循惯例,正月十五晚上,天子会带着后宫嫔妃们登楼与民同乐,谁不想瞻仰天颜呢?两个孩子好不容易赶上一次衡都的元宵,总该带他们去见见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