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持续了数个小时,烟雾缭绕,每个人的声音都因疲惫和焦虑而嘶哑。
最终,一个建立在巨大赌博和痛苦牺牲基础上的决策,艰难地达成了。
他们的核心决策:政治优先,孤注一掷于北方。
必须解救彼得格勒,这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政权的生存,必须向彼得格勒方向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解围攻势,哪怕只是为了做出姿态,稳定内部人心。
而对于莫斯科,他们打算将莫斯科变成一个巨大的堡垒,准备进行最残酷的巷战和消耗战。
至于南线,他们默认南线将成为主要放血区,任务是尽可能迟滞德军前进。
然后,是榨干俄罗斯现有的最后一丝可用的战略预备力量,(指现在手上立刻就能用的部队与钢丝里练兵界面拥有一定训练度和装备,但还没落地的部队)组建“西北方面军”(或称“彼得格勒解围集团军”):
决议决定,几乎完全抽空本就寥寥无几的战略预备队,同时,冒险从莫斯科防线的西方面军中,抽调出几个完整尚且具备机动能力的步兵师和唯一的装甲列车部队。
这个决定让科尔尼洛夫的表情痛苦不堪,这无异于在莫斯科的盾牌上主动凿出几个洞。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弗兰格尔。
他的任务是向拉多加湖以南地区发动强攻,目标不是击败围城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而是不惜代价,试图在德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一条狭窄的走廊,向城内输送一批补给和增援,并向外界展示“救援”的努力。
这更像是一次政治意义的“出血性进攻”。
莫斯科朝着“要塞化”与“人民战争”的方向发展,这里的总指挥是科尔尼洛夫,他亲自坐镇,用自己的威望稳定军心,以进行这场绝望防御的最后保障。
他们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城市防御计划。
征召一切可用的男性,甚至女性,组建民兵师。
工厂、学校、火车站、每一栋石头建筑都要变成堡垒,储备粮食、武器(哪怕是博物馆里的和老旧的)、制造燃烧瓶。
计划的核心是:用无数的人命狭窄的街道和未来迟早会到来的严冬,将莫斯科变成吞噬德意志军队的巨型绞肉机。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城市战的残酷和俄罗斯的冬天。
南线部队的总指挥是邓尼金。他的任务是进行一场痛苦的后卫战。
他要立即实施彻底的“焦土政策”。
命令部队在撤退时,系统地摧毁所有铁路、桥梁、工厂、粮仓,不给德军留下任何可用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