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遣沈君理持节,尉谕西南各郡,战争经年,当地多结堡垒以自固,形如一个个土霸王。沈君理一面温言宽慰,一面有章昭达等列阵陈兵在外,各地城主明悟祸福,终于不生异议,尽皆奉表称臣。
至此,南方境内大略平定。
陈蒨下诏严禁浮华,务行简约,打杀了一批抗命者,朝野为之肃净。
又有劝归耕,兴百业,裁冗官,明司法,修仓储,设药局,开官学,实施地方救济,凡三吴受难之地免其粮差等众多举措,以惠黎元。
如此至次年秋日,终于麦浪翻晴,迎来了一次大丰收。
北齐大军也完美地卡在了这个时节,悄然渡过长江,在「双杰」斛律明月与段韶的带领下,杀向建康城。
第章
段韶与斛律光的组合,乃是北齐能拿出的最强阵容,甚至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难逢敌手的存在。
如今北齐正逢开国初期,锐意进取,意气风发。
齐主高洋的精神病尚未开始发作,依旧维持着前半生的英雄作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更有宰相杨愔风表鉴裁,知人善任,号称不世之贤佐。
这一对明君贤臣引为腹心,并力合作,向内则肃清吏治,实施改革,向外则征伐四方四方,屡次御驾亲征,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陈蒨在南方金戈铁马,平定侯景之乱的时候,高洋在北方也并没有闲着。
先是将觑准他新登大位、立足不稳、准备来个趁虚而入的西魏老对头殴打了一遍,逼迫宇文泰班师,不敢东向。
接着就开始了他气吞山河的征途,征伐五克,威振戎夏。
一伐库莫奚,二伐契丹,三伐突厥,四伐山胡,五伐茹茹,大军势如长虹席卷,剑鸣铿锵纵横万里,次次均是身先士卒亲自冲锋,取得大捷,斩敌数万凯旋高歌。
众多蛮夷政权直接被打得闻风丧胆,争先恐后地奉表投降,一口一个「儿臣」自称,遣子入质,卑辞厚礼,划地退让,唯恐慢了一步,就被高洋立成靶子吊起来打。
二百年以来,在北方耀武扬威的各个胡人政权,终于又一次学会了讲礼貌,能歌善舞,热情友好,纷纷来到了北齐的都城“做客”,态度要多乖巧有多乖巧。
高洋将北齐的北方疆域拓宽到了高句丽一带,而南方的开边也并没有落下。
他趁着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立,萧詧爆发内战等一系列事件,不断出兵占领南国疆土。
加之梁元帝又曾遣使对北齐称臣,宰相杨愔从中一通操作,致使梁交州刺史李景盛、梁州刺史马嵩仁、义州刺史夏侯珍洽、新州刺史李汉等尽皆带着治下土地归降北齐。
高洋不费一兵一卒,喜提四州之地,沃野千里,一下子逼近了长江边。
前段时间王琳作乱,辛弃疾雨夜轻骑袭江州,高洋想着趁机来个偷家,派遣安州刺史翟子崇等多名大将,率军行至淮阳上游,分兵进攻,包抄合围。
辛弃疾一看居然有主动送上门来的沙包,自然是在战场上教他们做人,自领明夷军督兵奋战,什么这个刺史那个刺史、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统统成了剑下鬼,一缕亡魂飘飘悠悠往九泉之下见高欢去了。
江州一战,北齐折损过万,还反过来丢了合州等数座城池,眼见长江攻线已然不保。
消息传至邺城,乃是立国以来第一场大败,百官无不震惊,就是高洋也难免心下嘀咕,暂熄南下之念,一心专注北境战事。
好在高洋此前所向无敌,打出了赫赫威名,这一败又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很快就被北齐官员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