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这好事,祖孙三个,外加谢家其他武将,虽知道这皇恩浩荡,却都面色凝重。
这些真正出生入死上过疆场的人都懂得,皇帝允诺的加官非同一般,但是他的要求同样也非同一般。
突厥共七部,荡平其中三大部是何等艰难?
上了战场刀剑无眼,不知年少封将那样好的事,有没有那个命,那个福气去享。
这份殊荣,谢家自然想要,可是谢云朔这个长房长孙,更是老太爷最看重的希望。
若不急这份军功,凭谢云朔的能力与领军的天分,他而立之年,迟早也是三品武将以上的官身。
可是皇帝提出,并非征求意见,而是相当于命令。
祖宗留下的盛世,让他寻不着什么传世的功绩,他便想靠开疆扩土,攻打外敌,来为他的史记添上许多笔为后世赞扬的政绩。
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此事并不是探囊取物。
漫长沉默后,老太爷抚着掺了几丝花白的胡须,声音低沉:“你们先回去,云朔同我说几句话,行修也留下。”
老太爷让其余几个儿子、孙子先撤下,只留了长子长孙。
其他人走后,老太爷叹口气,语重心长:“此次赶赴边疆,军令繁重,云朔在此之前,需得留后。”
这句话老太爷说得极为沉重。
谢行修和谢云朔也同样面色严峻。
老太爷让谢云朔留个后,便是以他的经验去推断,此一战并无把握。
若谢云朔随军,战死疆场,长孙这一脉需得留下后人,才能后继有人。
在这下一代孙辈中,唯有谢云朔有老太爷当年的风范,他年龄大了,实在接受不了长孙早夭。
可是,再不舍,谢云朔也要上疆场,也要于厮杀中挣军功。
他们是做武将的,军功用命去挣,功绩官身才顶天立地。
老太爷不会因为看中这长孙,就将他放在温室保护起来,不让他去风霜雨打,这不是老太爷的作风。
因此,他便想让已经成亲的长孙,好歹留个后,若真刀剑无眼,上苍要断谢家这一脉最有出息的长孙,他也能后继有人。
谢云朔低头应声,面色庄重:“祖父放心,生死以往,疆场我必带军出征,不辱使命。若不幸战死,也必多杀几个敌军将领,扬我谢家威名。留后之事,孙儿也知道了。”
这事不是儿戏,无关乎他与姜姒是否情投意合。
二人既已成亲,自当开枝散叶,为谢家绵延子嗣,更何况老太爷亲口提出,做儿孙的自当遵从。
随后祖孙三个又说了些旁的,待谢云朔回到院子,已经又是晚霞时分。
不过今日天空阴暗昏沉,夜里或明日恐怕有雨。
他回时,姜姒也已经忙完了,正在中室坐着,摆弄着一个小玩意儿。
见他回来,姜姒回头看了他一眼,发觉他面无喜色,眉眼之间笼着一层沉郁之色,心事重重的模样,看着便知有事不妙。
姜姒看得出来他有心事,但是她没问。
二人还不到诉诸心事开解安慰的亲密,若是正事,该与她说的,谢云朔应当会与她说。
他不说,她问了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