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大宋财经周刊篱笆文学 > 第26章 关于土地的研究(第1页)

第26章 关于土地的研究(第1页)

既然没有现成的方案,那就只能搞技术复原和技术攻关了。

不久之后,广孝领着东河书局的孙老板赶到。

一见之下,孙老板也头疼不已。一万五千字,搁这出书呢,这三天谁能刻出来?

也不是完全不行,找三十个师傅,每人刻一页。

不过刻版费那就要涨价了,一个人一天的费用是二百文,光人工费就六贯钱。还得选用上好的枣木、梨木、黄杨木,又是一贯钱出去了。光为了一篇文章,值得么?

“孙老板,承你的情,咱们上次的印刷合作效果非常好。听韦民讲,很多拿到文章的人都满口夸赞,说咱们这次的印刷,已经比得上大相国寺刻楞严经了。叫你来呢,是想大家合作研发一种新的印书方式。”

以后想要做杂志,使用雕版太慢了。

一本书十几万字,要刻到什么年头去,一个月不一定能出一本,跟自己的理想计划差太远。

“我知道一种蜡纸油印的方式,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非常坚韧的纸,而且要很薄。”

孙老板表示,用蚕茧纸或者澄心堂纸都可以,皇家还有一种用来当窗纸的绢纸也非常薄且坚韧。

“第二,我们需要调和出来一种石蜡配方,给这种纸均匀的涂蜡或者浸蜡。”

孙老板表示,这种技术很成熟,印染作坊汴京里能找几百个成手师傅。

“第三,我需要刻版用的非常平整的金属。”

孙老板表示,咱大宋就不缺这个,磨镜师傅多了去了,只要给钱,保准能磨得纤毫毕现。

李长安表示很方,他还以为这玩意得研发一阵子呢,感情都是现成的技术组装啊。

刻版的钢针不用愁,雕刻师傅能雕核桃,金属淬火工艺肯定是过关的。

那现在就剩丝网、滚刷、油墨三项了。这个也不难,他见过现有的雕版印刷,几乎可以直接平移借用。

“行,那就操办起来吧,越快越好。我们要找到一种合理的配方,让每张蜡版能印刷到三百张以上。”

多了他也没敢想,毕竟现在才十一世纪,离着这技术出现还有八百来年呢。

很快,一个技术攻关小组成立,分头验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然后再进行工序的调整和配合。

艾大叔虽然没帮上什么忙,但也一直没走。

本来是想淘换点学习资料的,现在他却发现了另一个瑰宝——李氏工作法。

原来搞技术不是一个人闷在家苦思冥想,四处找书碰灵感。拿着钱,驱使各类人才,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改进,然后把他们按照某种逻辑进行组合,就能得到一项完全创新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

像一块巨石砸进深潭,让他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了上帝的启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