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刘备是不是故意弃守高唐县的,整体局势来说,现在盘踞在平原国的公孙军兵力薄弱,又刚刚失守了重要据点高唐县,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这时候不抓紧时间尽快进攻,还在等什么?!
可臧洪的这个建议,被袁谭带来的谋士郭图给否决了。
“贼势将穷未穷之时,必负隅顽抗,此时进兵,必为军不利。”
“不如暂且按兵不动,慢敌之心,待时机成熟,以迅雷之势攻之,则平原必破,青州易得尔。”
这,就是郭图否决臧洪建议的理由。
这个理由呢,实话实说,臧洪也不好反驳什么。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公孙瓒虽然在龙凑之战中失利,但并没有被彻底打垮,退回幽州舔舐伤口后,还是有可能继续南下的。
这种情况下,青州的公孙军是不会轻易选择投降袁军的。
况且,青州的公孙军虽然已经跟幽州断绝了联系,但他们好歹还有六七千兵马,盘踞在青州东北一带,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仓促进兵,遭遇负隅顽抗的敌人,确实有可能遭遇挫折,郭图主张暂行缓兵之计,消磨敌军坚守的意志,这主意也不能说有错。
可。。。。。。那也不能一等就是两个多月没动作吧?!
这到底是在慢敌之心,还是在等敌人恢复军心士气,给敌军时间,让他们加强防御啊?!
臧洪有心再劝说些什么,但。。。。。。看着一脸不高兴的主将袁谭,臧洪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说什么都没用。
说来说去,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臧洪的身份问题——他到底算是谁的人?!
臧洪最早是广陵太守张超的属吏,随后被张邈重用,曹操入兖州后,又被曹操重用,结果曹操派臧洪去跟袁绍联络了一下感情,袁绍看重了臧洪的才干,跟曹操讨了人情,把臧洪给留了下来。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臧洪在曹操那边基本算是“除名”了,可在袁绍这边,他又不算是袁绍的核心班底。
现在袁绍的核心班底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当初袁绍自渤海起兵时拉拢的人才,另一部分,则是在诈取冀州后,收拢的原冀州牧韩馥麾下的人才。
比如说淳于琼,逢纪就属于是前者,而沮授,郭图,田丰就属于是第二种。
随着袁绍两次击败公孙瓒,逐渐坐稳了在冀州的位置,他麾下的那些谋臣武将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自觉的就开始了抱团。
而臧洪,他既不是袁绍自渤海起兵时带出来的元老派,又不是占据冀州时收拢的“本地派”,可偏偏就这么一个人物,硬是得到了袁绍的欣赏和信任,被袁绍表奏为青州刺史,成了仅次于袁绍的二号人物。
这谁能不眼红啊?!
臧洪其实也知道自己在袁绍麾下的处境挺尴尬的,因此他一向都比较低调,不参与袁绍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不参与,就能不参与的。
至少郭图就看臧洪很不顺眼。。。。。。这个半路跑出来的家伙挡了他的前程,以郭图的脾气,那一定是得弄下去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