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二下冀州,跟袁绍争夺河北控制权,双方在冀北囤积了重兵。
而这次,双方的实力,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第一次冀州之争时,公孙瓒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
当时的公孙瓒,不仅名震边塞,而且麾下精锐的白马义从也是战斗力十足。
那时候的袁绍呢,才刚刚利用了韩馥的短视和胆小,以及公孙瓒造成的外部压力,靠着欺骗的手段,阴谋夺取了冀州。
当时公孙瓒打过来,袁绍其实很慌,他立足未稳,郡吏不附,是最危险的时候。
那时候,袁绍为了跟公孙瓒和解,争取发展时间,甚至不惜表奏公孙瓒的族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等于是从冀州割了一块地盘,送给公孙瓒。
是的,那时候的袁绍,心里是真的没底,他甚至不惜用出了割地赔款这一招来安抚公孙瓒,换取自己发展的时间。
结果,界桥一战打下来,谁知道公孙瓒这么不禁打,精锐骑兵白马义从居然输给了麴义率领的数千步兵跟弓弩手。
这也就算了,偏偏公孙瓒的运气还不是一般的差。。。。。。他的小股骑兵部队都已经绕到后方了,甚至都直接撞上了袁绍的护卫部队,而当时袁绍身边只有数百人护卫,而公孙瓒的绕后骑兵,足有两千多。
结果这两千骑兵愣是没打过袁绍的数百护卫。
更离谱的事,他们都不知道攻打的对象是袁绍的中军护卫,袁绍本人就在其中。
而袁绍此战也够硬气,硬是亲临前线,率领数百中军步卒顶着骑兵围攻不退,最终等来了麴义的回援,逼退了公孙瓒的绕后骑兵。
自那以后,袁绍彻底在冀州得势,再加上本身背后四世三公的名望加成,导致冀州世家大族纷纷依附于袁绍,袁绍实力大增。
这次公孙瓒再次南下争夺冀州,袁绍已经不再惧怕公孙瓒了,不仅调齐兵力,主动接战,同时,还派出了臧洪前往青州,跟公孙瓒派出的田楷争夺青州的控制权。
而且,为了以防万一,袁绍还命令自己的小弟,在兖州刚刚站稳脚跟的曹操,领兵北上,帮助臧洪一起攻略青州。
这时候的曹操,跟袁绍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曹操占据兖州的过程中,袁绍也没少给曹操支持,因此,这次臧洪进攻青州,曹操确实派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和夏侯渊,率领精兵三千,前来助战。
而袁曹联军的首要目标,就是在高唐县驻扎的刘备。
公孙瓒对青州的控制,其实也说不上是多么的严密,他只是占据了平原国的几个重要据点,而只要袁曹联军攻克高唐,打开进入平原国的入口,随后再攻克平原国,就可以把公孙瓒的势力彻底赶出青州。
因此,这一战,刘备在高唐县,是以本部一千三百人,对抗袁曹联军总计五千步骑的强攻。
虽然是守城战,但兵力差距近乎五比一,而且高唐县城也残破,一直没有从三年前的黄巾之乱中恢复过来。
因此,刘备守得很苦,开战不到一个月,刘备就不得不向在平原县驻守的田楷求援了。
而这时候的田楷呢,他也难。
他不仅要兼顾到平原国的安危,对抗臧洪神出鬼没的骑兵军团,同时还得负责保护好公孙瓒在冀北主战场的侧翼,而他带到青州的总兵力,也只有五千人。
田楷不是个无能的人,但他也确实不是什么名将,手里就这么点人,他实在是安排不开。
这不,平原县那边,突然的多出来一千人的乡勇义兵,田楷一琢磨,就算是当炮灰,也应该能消耗一阵子了吧?!
就这样,平原县尉刘韶被田楷征调,带兵前往高唐县,襄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