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赏!
韩露这般想着,她定要去寻父亲,多给这名庖厨一些赏赐,最好还能再从他那里买上一些果子酒。
她笑眯眯地吃着蛋糕,觉得这是顶顶畅快的一个生辰。
在韩露像投林乳燕般去寻了韩员外后,便轮到秦夏领赏了。
早前说好的,一桌席面的工钱六十两,韩员外却直接给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又问秦夏果子酒的事宜。
“你那私酿酒,小女甚是喜欢,我也浅尝了些,确实和市面上常见的酒水不同。”
说实话,果酒甜丝丝的,并非韩员外的口味。
然则谁让这东西少见,稀奇,偶尔尝一次还是不错的。
“秦掌柜的酒坊设在何处?我想多买上些自饮及送人。”
得知秦夏的酒坊就在春台县后,韩员外便叫来一个小厮道:“你稍后跟着马车送秦掌柜出府,顺道去把果酒取回来。”
从始至终,韩员外连价钱都没问。
秦夏也没提葡萄酒分两种的事,想也知道,韩员外定会只要贵的。
陶科没想到秦夏去韩府做了一顿席面,回来时就把生意也带来了。
第一批上市的果子酒并不多,光韩府一家就买走三十坛,每样十坛。
由于酒坛很小,实际十坛真不算多。
一坛五钱,这三十坛就是十五两。
走前秦夏特地同韩府的小厮道:“我的生意在齐南县,并不常过来,下回韩员外若是还想购酒,去城内陶家酒肆即可。”
陶科打蛇随棍上,掏了一贯钱打赏小厮,又同他说了自己食肆的所在之处。
小厮乐得收下,表示定然会回去禀告。
“陶掌柜只管再等等,我料想不久之后,这些酒怕是就不够卖了。”
秦夏一语中的。
没过几天,春台县果然刮起了一阵以喝果子酒为贵的风气。
原本“跟风”就是人之常情,韩府在春台县大名鼎鼎,谁都想尝尝入了韩员外眼的秦记私酿,是何等的玉露琼浆。
故而这个年前的腊月里,谁家宴客,要是能拿出两坛秦记私酿的果子酒,整桌都会因此添光。
春台县如此,齐南县亦如此。
第一批果酒,送到了食肆一半,因为数量跟不上,秦夏只能放话出去,仅限食肆的老客购入。
同时派人四处求购窖藏的新鲜葡萄,酒坊也加了人手,现下除了赵家父子,还有三个学徒伙计一起,日日不停地酿酒。
对此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从来都是这么昼夜不息地做事。
相对于过去的东家,现在的东家已经好了很多,工钱给得足,也不克扣饭食,专门给他们修了新的屋子住,里面的炕头连着灶火,烧得热热的,寒冬睡觉也不觉冷。
有了酿造的经验,第二批酒很快就入坛静待发酵,出正月后即可售出。
秦夏算了算,第二批的果酒数量更多,是第一批的两倍不止,如可全数售出,入账的纯利必定有上百两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