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问:‘太子谌死社稷可谓仁乎?晦庵叹曰:‘身殉宗庙,血沃华土,虽未济事,其心已臻大仁。’”
——《朱子语类·后录》
“金世宗尝指汴京舆图谓臣工:‘倘赵氏子弟皆若谌,朕安得坐此殿?’”
——《燕云录》
“瓦舍说书人每至‘太子碎玉’段,满座茶客掷钱如雨,必喝采:好个血性龙孙!”
——《西湖老人繁胜录》
“嘉靖间掘大内地基,得青石函藏血衣残片,裹一瓷刃。太史官奏曰:此或二百年前太子遗物。帝默然良久,敕建愍忠祠祀之。”
——《万历野获编·补遗》
“某尝夜读旧史至‘谌触柱’事,忽闻剑匣龙鸣,挑灯看剑,竟见霜刃凝露如血。”
——《辛弃疾札记》
“……”
“嘿!”看着这些青史点评,还有一些后世网络上后人的夸赞,赵谌不由咧嘴。
说实话,这种青史留名的感觉,真是不管看多少次,都看不够。
赵谌的目光看向《万世书》第二页下方,那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印记。
这是第二世的时间锚点。
心中一动,打开回放,然后将进度条拉到自己在吴革等人的护送下逃出固子门的时间。
相比于第一世,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2分32秒”,第二世他的时间涨了不少,竟然达到了“20分30秒”。
时间锚点确定,随着《万世书》第二页亮起光芒,赵谌的意识也跟着一黑。
“殿下,您可有看到什么?”意识刚清醒过来,耳边跟着就响起吴革带着不可思议的惊疑声询问。
环顾四周,自然没有意外,时间正是刚逃出固子门的时候,赵谌故作没听懂,以为吴革是问眼前的环境和逃亡路线,于是道:
“官道太显眼且危险,我们若是逃亡,必然要走乡野山间,避开范琼跟金人追捕!”
听到这番话,再看其他人深以为然,且神情间没有任何异样的模样,吴革深吸一口气,知道只有自己有了奇遇!
想及此处,吴革目光凝视正前方,沉声开口:“不,殿下,我们走官道!”
此时,在他正前方,凭空多出了几行小字,以及一红一绿两条路标箭头。
向左拐的红色箭头前,写着:【金兵、范贼,于前方密林处埋伏。】
右前方的绿色直线箭头,写着:【官道叛军懒散薄弱,可趁势突围。】
除了这两条提示外,还有脑海中那突然多出来的上一世保护太子被杀的记忆。
如此神奇的机遇,让他心中惊疑,这或许是太祖在天有灵,让自己得此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