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商人或许会试试,也有这个能力。”
“等他们试出来了,朝廷直接征用了呗。”
晋王大大咧咧说了出来,惹得所有人向他行注目礼。
晋王:没说错啊?
“陛下,太子殿下,天幕此时透露军备相关,这正是天命都支持我们出兵剿贼,还有半年时间,火炮太过笨重,只能放在船上,不便挪动,但未必不能造出火铳,若能造出,伤残率定然会下降!”
【要致富,先修路,自古如此。
这些用水泥铺设的道路,不仅促进了各地之间更为频繁的文化与贸易往来,更提高了军事调动的效率,亦使得朝堂政令能更快下达,有效维护政权,加大中央的实际管理范围。】
“好一个弘德帝,早有布局啊。”
“父亲?”
蒯谌的家族,蒯家族长,本来是在天幕透露出蒯谌参与夺嫡后,就尝试了一把能否改名糊弄过去,显然,不能。
毕竟,作为一个家族主脉的子嗣,不可能一点不带出去交际,改名根本没用。
好在元泰帝与太子能容人,又或许是千金买骨,不仅没有治罪,还将蒯谌带进了东宫,倒也算因祸得福,在其他世家担忧未来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有了机会。
但是,随着后面天幕透露出来的,弘德帝对于世家,士绅的态度,他们仍然是对未来充满担心的。
如今,蒯家家主,彻底放下了自己的小心思。
他教导子孙,道:“士绅,乡绅,地主,为何能起势?不仅仅是因为地缘与宗族,其本质是朝廷权力的过渡。”
“朝廷坐镇中央,但政令的下达需要时间,尤其是底层,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持,而乡规民约宗族,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秩序,又承担了教化的责任,减轻了朝堂的压力,或者说,下面官员的压力。”
“但是随着秀才,举人等功名的严格要求,随着道路的修缮,通行速度的提高,带来的也是政令传达速度的提高,还记得采风使吗?还担心政令传达不了,官员偷懒吗?”
现在看来,后面的皇帝,取消采风使,也不仅仅是因为抠钱,更是因为几十年过去,士绅再度崛起,而皇帝在博弈中退缩了。
蒯家老大瞳孔一缩,“这……如此看来,军事调度,反而是次要的?”
“不过是,都要罢了。”
“那……那天幕中,弘德帝的私欲,难不成也都是他的伪装?”
毕竟最后都落实到了民生上面。
却见自家亲爹脸色一时间难以形容了起来,蒯家家主想到老三在信中对东宫生活的描述,嗯……
貌似太子……可能……就是这个性子?
身为世家,蒯家等老谋深算的家主想得多,但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他们不需要想到这么多,他们只需要知道:
“这样平坦的路,一定更安全,走起来更轻松吧?”
“那赶集日去镇上,可方便多了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