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元泰帝又有点头疼了,哎,怎么就这么喜欢不走寻常路呢?
【因为鹤仙的要求高,所以最终登基后还能留在庄子里的农户,要么是踏实肯干的,要么是实在不舍得待遇的,要么是一心想要进步,在哪儿都卷的。】
【黄湘生就是负责养猪的一员,因祖籍在湘水边上,故而父母给取名湘生。】
启朝末年的战乱,有几个地方能安生,还不是到处躲避,又或者被征兵,从湘江到京城,太正常了。
只是一众官员齐齐心累,怎么农庄里的农户也要卷?
明明殿下本人十分擅长偷懒,怎么在殿下的治下,日子还越来越忙了?
姜衡就不觉得痛苦了,他现在十分开心,人就在自己的庄子上,想必此刻黄卿已经被保护起来了,都是他的人才啊!
【黄湘生的夫君是因伤退役的兵卒,为了养一大家子,黄湘生只会比旁人更卷。】
“竟又是个奇女子。”
庄子上,还年轻的黄湘生此时还只能负责猪的卫生方面,皮肤也蜡黄,但脸颊上还是有肉的,毕竟宁王,也就是太子,对下面人的待遇并不差。
此刻,听到天幕对黄湘生家庭的概括,她擦猪皮的劲儿都大了几分,她真的上天幕了!只要她不改本性,不偷奸耍滑,她的未来,稳了!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且效果很是缓慢,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坚持下去的,几年过去,猪的肉质并没有得到什么太明显的改善,到最后还能坚持育种,并整理归纳,面对鹤仙的询问能有条理回答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黄湘生,于是,黄湘生得到了重用。】
民间窃窃私语:
“给皇帝做活儿,待遇又不差,怎么还能坚持不下来,这多好的机会啊?”
“老伯,这你就不懂了吧?育种肉猪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做好了,有奖励,没做好,只要自己的本职工作没问题,编制就还在,自然就有人偷懒了。”
在没有全知视角的情况下,稳住最基本的岗位,不愿多受累去拼一个难有结果的项目,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何况,育种肉猪,这活儿可不轻松。
【待后期,辽东白猪,荣昌白猪,以及外藩各地献上的白猪,为我国的肉猪育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也绝非一代人的功绩。
黄湘生一生都在埋头研究肉猪的育种改良,并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传递给后人,经过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不懈的坚持,夯实地基,才逐步有了今天,饭桌上习以为常的肉食。
也因为常见,所以当成了理所应当,但历史无声,却又有回声,闪闪发亮的光芒,也不会被掩盖,一直在绽放,只等有心人去探寻。】
“辽东那地儿竟然还有这么重要的白猪。”
“边防更要加重了!”
毕竟辽东那里也不安生,而要有稳定的辽东白猪的进献,就要保证辽东绝对的安稳。
“说到底,还是得迟早定中洲,做什么都才方便。”
弘德帝果真眼光长远!
“看样子,白猪相较于黑猪,更适合圈养。”
“外藩也有白猪,这阿婆主怎么不放出来是哪儿的外藩?”
“虽然老朽也想吃白食,但好歹人家给了解题思路了,总不能什么都想着靠天幕喂到嘴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