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一个老人弓着腰出了牛市,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牛,随着拥挤的人群渐渐走来。
人和牛都无精打采。
牛瘦的脱形了,皮紧贴着骨头,
高大宽阔的骨架比人还高,依稀可见曾经是一头健壮的牛牯。
许克生回过神来,这牛有大病!
第一单生意来了!
一人一牛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老丈,这牛怎么了?”
“病了,府里的兽医说没治了!哎!”
“啊?那太可惜了!这大骨架,一看就是头壮牛!”
“它是俺村的牛王,十里八乡都找它当种牛。”
“再找郎中看看吧,这么壮的牛可值老钱了。”
“能找的兽医俺都找遍了,都说不中咧!”
“可惜啊!这么好的牛!”
“……”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唏嘘不已。
许克生也觉得可惜,在农耕时代,一头牛可是一个家庭的重资产。
老人叹口气,
“现在去县衙,等衙门审验。”
朝廷规定,耕牛“老、病不任用”,需要上报衙门审验。
审验后宰杀,牛皮、牛筋、牛角属于朝廷严管的战略物资,需要上缴给县衙。
老人只能得到一些肉,如果拿去市场上售卖,还要缴税。
一头价值不菲的牛王,最后却几乎一无所剩。
“老丈,这牛什么病?”
“郎中说是‘肝胆湿热’。”
许克生心里一动,就是胆结石,胆囊长了牛黄。
牛黄可是稀缺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