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拔,最终选出几位青年教授和无数怀抱着理想与希望的天才学子共赴漂亮国。
几位教授即将结合,进入到大家最喜欢的片段。
来自国家各地的学生聚在一起,他们素不相识,但聊起熟悉的专业知识时,又成为了“友人”。
教育部筛选出来的学子,除了看重天赋之外,也很看重他们的个人性格。
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天之骄子,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聪明有天赋,勤奋又努力,更重要的是,很热爱国家。
这一段镜头里,观众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除了几个青年教授之外,这些被选出来的学生,有男有女,最大不超过18岁,在现代人眼中,还只是未成年的小孩。
对未成年是要保护的,可镜头里的他们,历史里的他们,却已经肩负起国家的未来。
这个场景里没有说谁是主角,或者说,他们全部都是主角。
这些学生怀着报国热情,踏上异国求学路,所思所想都是学习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一切。
他们告别亲朋老师,告别国家,踏上征程的场景,是这个影片第一个催泪的片段。
这些被选拔出来,即将远行的学子站在一起,弯腰送别教育部的领导和师长。
待他们站直身子后,忽而齐声背诵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散文片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①
“请老师放心,请祖国放心,我们必用心学习,不负所托!”
一个人忽然背诵显得有些矫情,可一群人,一群尚年轻,完全能称得上“少年”的学生,一齐背诵只会让人觉得豪情和热泪盈眶。
不同学生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带出的气势和信念,让人心头一震。
这些话一句句砸在观众胸口,砸得他们心里生疼,鼻头直发酸,眼泪忍不住奔流而下,扑簌扑簌湿了面庞。
如果说这一段剧情是让人酸涩难忍,那接下来这些学子分配到不同的学校学习的剧情,则让观众看了格外生气。
镜头下的学生们,初到异国他乡,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面对来自不同肤色的同学的冷嘲热讽。
排斥、孤立、饮食不习惯、课本不让带走、图书馆一些书籍不让借阅、特定的地方不被允许参观……更有甚者,还有当着他们的面嘲讽他们的国家。
前面这些痛苦学生们都忍了,这也是观众们觉得憋气的原因。
因为他们看见最多的就是学生们紧抿嘴唇,忍着冷眼,迎着讽刺,疯狂学习的场景。
因为教材不让带走,他们就一遍遍死记硬背,把他们不曾接触过的只是刻在脑海里,回到宿舍后便默写在纸上。
他们猜测笔记本最后也有可能不让带回国,所以他们一人背一点,想办法带回去。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一个个暴瘦,面色是没有补充营养的蜡黄,眼底是熬夜学习的青黑。
可他们并不是没有脾气的。
观众们就看见,有一次,白皮肤的学生当面嘲讽东夏时,他们心目中意气风发温文尔雅的男神颜绍清教授就做出了他们想象不到的举动。
斗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