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新闻和音乐间隙,他再次听到了那个极富有辨识度的音乐节奏:灯~等灯等灯~!
电台主播用充满活力的声音播报:“加班乏力,精神不济?
请饮陈记‘脉动’功能饮料!
天然滋养,首选陈记传统糖水!
全新上市,港岛各大便利店、超市有售!”
声音极具煽动力,与他听惯了的平直广告腔截然不同。
出门上班,走到巴士站,他再次被震撼了。
一辆全身喷涂着蓝色“脉动”饮料和陈记糖水诱人图片的双层巴士缓缓进站!
那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他和周围等车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巴士驶入市区,沿途的广告牌、报刊亭的张贴画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蓝色的“脉动”和精美的糖水图片彻底“占领”了。
这种无处不在的饱和式轰炸,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声势,让人下意识地觉得:这东西现在很火,大家都在谈论!
到了办公室,他刚坐下,同事就递过来一份《东方日报》,指着上面的全版广告说:“嘉明,快看!
陈记这广告铺天盖地啊,昨晚电视也是它!”
林嘉明接过报纸,看到版面设计同样醒目,突出功能性和滋养概念,还印着“即日起,惠康、百佳及各大便利店均有售”。
整整一上午,办公室里的话题都绕不开陈记的广告和新产品。
“你昨晚看到那个广告没?拍得跟我昨天加班一模一样!”
“看到了啊,今天满大街都是!这陈记糖水铺看来是下血本了!”
这种从视觉到听觉,从家庭到街头,再从街头到职场的多维度、高强度、立体化的信息冲击,彻底打破了林嘉明以及无数港岛市民原有的消费壁垒。
好奇心和对“提振精神”的潜在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他原本对功能饮料并无迫切需求,但在这种强大的营销氛围裹挟下,好奇心和被暗示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下午路过公司楼下的便利店时,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径直来到冰柜前。
在一排排饮料中,他一眼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冰蓝色“脉动”。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他拿了一瓶。
结账时,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口。
冰凉的液体带着一种独特的、并非单纯甜腻的口感滑过喉咙,似乎真的带来了一丝短暂的振奋。
“嗯,味道还行,好像是有点用?”他自言自语道,拿着饮料走出了便利店。
林嘉明不知道的是,他这一刻的消费行为,正是陈秉文借鉴超越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理念,通过精准计算和多渠道饱和攻击后,所期望看到的必然结果。
“脉动”产品和品牌,正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广告攻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千千万万个像林嘉明一样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心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