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皆来自不同郡县,怎会齐聚于此,躬耕劳作?”
一人解释道:
“我等皆受战祸,幸免于难,奈何为生计所迫,食不果腹,以为必死无疑。”
“不想去岁刘使君发榜安顿流民,只要服从官府的调配,便能分配到土地耕种。”
“俺们便被分配到下邳来了。”
徐璆颔首,又问:
“使君给你们土地耕种,那你们的口粮、种子、农具、耕牛又从哪来?”
那人嘿嘿笑道:
“我等逃难至此,一名不文,自是拿不出这些物什来。”
“是刘使君给了我们种子、农具,并为我们提供了口粮。”
徐璆闻言大吃一惊,他不是惊讶于刘备的仁德之心,而是惊讶于刘备哪来这么多钱粮。
那人见着徐璆震惊的表情,又赶忙补充道:
“当然了,这些口粮种子不是白给的,田地也只是借给我们耕种。”
“待来年丰收,需将粮食交还给官府。”
“至于耕牛也是每家每户轮流借用,若私自宰杀或盗用,官府也是要拿人问罪的。”
……原来如此。
徐璆连连颔首。
难怪都说徐州去岁丰收。
这刘备把流民聚拢在一起屯田,借给他们粮食、工具和田地,然后等粮食丰收之后,则全部收缴还给官府。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徐州一年会多出这么多粮食了。
这屯田法令仁中带刚,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徐州的人力。
而这些人白白为官府劳作一年,不但不会怨恨统治者,反而会倍怀感激。
因为没有官府,他们都会活活饿死。
好厉害的御民之术!
徐璆发出一声慨叹。
此前刘备也曾治理过平原,未见他有如此手段。
也不知他是得了哪位高人相助?
顺着村民的目光往山下望去,瞧见晒谷场上堆满了谷物,徐璆不禁弯唇一笑:
“去岁收成如何?”
一提收成,众村民的脸色立马变得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