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一旁的平地上,数十名民夫正在搅拌砂浆,其中混杂着碎石岩块,以增加浇筑后的强度。
李奕经过和大匠们的商讨,决定采用混凝土浇筑为主,木料构造为辅的方式,以此来建造这座“东京第一楼”。
这样既保证了结构的稳固,又能节省不少的水泥成本,同时主框架使用混凝土,使得整座楼能有广阔的空间,不至于像是塔楼一样,只能保障高度而不能保障空间。
除此之外,规划图里还包含了旁边的两座副楼,比之主楼要挨一截,三座楼宇由环形走廊连通,歇山顶、翼角和屋脊组成整体楼面。
顺带在楼后还会建造廊檐走道,修一座长桥跨过龙津河面直达对岸,桥上会设计成一处游廊观景台,俯瞰两岸风景和河面上往来的舟船。
但这只是后续的增建计划,一次性想要完成的话,所要耗费的银钱太过惊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把主楼建好。
为了保险起见,主楼原定十余丈的高度,缩成了八丈,总共分为五层,且最高一层的阁楼,完全使用木制架构。
但纵然如此,二十多米的高度,在周围建筑的衬托下,也足以称得上壮观了。
不过短时间内还见不到成果,起码还得要好几个月,而且还是要在银钱跟得上的前提下。
李二娘家的商队还未抵达东京,眼下都是掌柜李全拿出了积蓄的财货,但也快要见底了。
不管什么时候,时间和金钱都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巡视完毕之后,李奕又嘱咐了赵普与罗彦环几句,随后便翻身上马,赶往城郊那片自家的工地。
昔日的荒芜野地,如今早已换了模样。
窑炉与高大的炼铁炉正日夜不息地吞吐着灼热的气息,赤红的炉火映着晚霞,在寒冷的空气中升腾起滚滚白烟。
工匠们的身影在烟雾与火光中穿梭忙碌,搬运着矿石与燃料,锤打之声与鼓风机的轰鸣交织成一片,都在为源源不断产出水泥与生铁而昼夜不停。
李奕找到左从覃,询问起火药的事情,得知目前已经试出了几样配方。
但想要火药能真正发挥作用,不管是初级的火绳枪,还是设想中的铁壳火雷、霹雳炮,合格的钢材和加工技术都必不可少。
急不来的事,李奕也并不强求,一切都在尝试的阶段,任其发展便是。
李奕和左从覃讨论了一番火药颗粒化的设想,眼见天色逐渐昏暗了下来,他便没再过多停留,带着亲兵踏着夜色匆匆返城。
踏入家门时,已是夜色深沉。
后院暖厅内,几位妻妾果然都在等他回来吃饭,家宴温煦,驱散了几分冬夜寒凉。
在温馨的家宴过后,李奕在晚上陪谁的问题上犯了难,家里面妻妾多偶尔也会有烦恼。
最终他还是拉着郭氏进了卧房,毕竟不能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李奕如往常一般上值,但刚到殿前司的衙署,枢密院便来人告知:正月初一,皇帝将在圜丘郊祀,以酬谢天地、告慰太庙,更为开春二次征伐南唐祈福求佑。
李奕则被安排了临时的差遣,协助太常寺负责郊祀礼仪,并由他“权判卤簿使”,负责出行警戒、调度持械仪卫。
此时,距离初一已经没有几天了,李奕突然接到这么个差事,整个人顿时又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