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宛想起早前提到过要买小推车的事儿,便想着,这些盆啊、桶的,木匠铺多半能有现成的,日后做豆腐、豆干,也需要模具、压板之类的器具,于是决定去城南看看。
出门一次不容易,该采买的顺路干脆都买了。
思及此处,她转去唐睦的房里寻了纸笔,把可能需要的物什列出清单:各种大小的瓦罐陶盆、木桶、勺子、豆腐模具、滤布垫布,另外竹匾、面盆等等……
凡是可能用得上的,都一一写上。
趁着今天时间还早,唐宛决定再出去一回,能添置的就添置了,免得日后左一趟右一趟地跑。
只是要往城南去的话,倒是有些远了,自己推车不方便,太慢。
唐宛干脆拿了银钱,只身出了门,打算再去集市上找那赶骡车的大叔,再租一次车。
她心里记着葛三娘指点过的方向,到了集市又跟赶车的大叔确认了一遍,顺顺当当地便找到了城南那家木匠铺子。
铺子前头是开门做生意的店面,摆着好些做成的桌椅、衣箱木匣,以及木桶、面盆等常用物什。
店后则是一座院子,分门别类堆放着几堆木料,几个学徒在里头忙碌,有抬木料的,有车木材的,有刨木板的。
老木匠本人则坐在堂前一角,正弓着身子给一块杉木弹墨线。
堂里有个负责招待的伙计,站在柜台边,正在跟面前的客人说话。
唐宛一进门就瞧见那客人,挑了挑眉,并不上前,只走近想买的木桶边,拎起来仔细查看。
这客人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才在巷子里偶遇过的苗桂枝。
今日也不知什么运气,竟然碰到了两回。
苗桂枝没注意到唐宛进来,正忙着与那老木匠软磨硬泡,想免掉打家具的定金。
总共这么大点儿的铺面,唐宛即便不想关注,也难免听进了几耳朵。
苗桂枝话里话外的意思,儿子陈文彦婚期在即,为了让亲事更体面些,她打算在婚前给家里置办几件像样的大件家具。
说是自己和儿子的新房都预备添上一个炕桌,再置办两个衣箱,一个雕花衣柜。
这几样家具,听着不多,价钱却不便宜。
炕桌两百文一个,两个便是四百。
衣箱两百五一个,两个又是五百。
雕花衣柜最贵,便是基础的云纹雕花也要一千五百文。
合计二千四百文,按铺子的规矩,先交三成定钱,便是七百二十文。
苗桂枝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子,东西没见到,便要交三成定钱,怎么也不肯答应。
事实上,别说苗桂枝不想给,便是想给,也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
那伙计的态度则很明确。
想定他家的家具,很欢迎,不过这些都是大件,没有定钱不敢动料子,否则东西做好了,客人却说不买了,他找谁说理去。